吕国,又作甫,是伯夷 (姜姓)受封之國、周朝的诸侯国,春秋时期灭亡于楚国,之后成为楚国北境的重镇,姜姓诸侯国吕国,国都在今河南南阳市臥龍區王村鄉一带。
商王武丁派贵族雀率军进攻甫,将其纳入商朝版图,并派其首领参与商朝的田猎及对外用兵,如擒沚,击𢀛方、絴方之役[2]。还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甫即傅说。
《国语·周语中》,提到“齐、许、申、吕由太姜”,可见此四国同源,皆为姜姓。
《尚书·吕刑》这篇,为周穆王命令吕侯所作,当时吕侯又被称为甫侯。[3]
周幽王时代,《国语·郑语》记载当时“申吕方强”。
然而春秋时代,吕国为楚国所灭,具体时间待考。
吕入楚多年后,《左传·成公七年》追溯公元前594年的史实,当时楚庄王同意以申和吕两地部分土地作为子重的赏田。而当时楚国申县的长官巫臣劝谏,说申和吕是楚国北方边境重要的军事重地和兵源地,如果以申吕为赏田而不是楚王直辖,那么就丧失了这两地的军事功能,晋国和郑国就必然突破边境而攻击到楚国的腹地汉江流域。
参考文献[编辑]
- ^ 《尚书·吕刑》郑玄注“吕侯受王命入为三公”,孔颖达引。转引自臧克和:《尚书文字校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第526页。又《史记·周本纪》:“甫侯言於王,作脩刑辟”。
- ^ 《中华战典》
- ^ 《史记·周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