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号,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号。
廟號,意思就是皇帝在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于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最初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在幾代之後就必須毀去原廟,而於太廟合併祭祀,合於太廟祭祀稱之為「祧」;「祧」這件事情有實際上的作用,如果每個君王的廟都留下,數代之後為數眾多的家廟會有祭祀上的困難。而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1]
商朝所建立的,可謂最原始的廟號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太祖湯、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盤庚、世宗且甲)、中興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周朝未使用廟號,僅使用諡號。卫国使用谥号,《国语》中出现了卫烈祖康叔、卫文祖襄公、卫昭考(考妣的考,父亲)灵公三人的庙号。[2]
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王朝—秦朝之後,認為為先君尊上廟號、諡號是「子議其父、臣議其君」的不敬行為[3],因此不但未使用廟号,連同諡号制度一併廢止。秦朝改用世數,例如始皇帝、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咸阳的信宫改为“极庙”,以象天极。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又将极庙改为“始皇庙”,奉为“帝者太祖之庙”。
漢朝時期,兼採傳承自商朝時期的廟號制度及來自於周朝的諡號制度。初時,漢朝對于廟號仍本著商朝時期的初衷,廟號的給予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廟号。劉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司马迁在史記中記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并不多。
西汉立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重视黄老之术,对周礼的“七庙”制度并不重视。东汉末年蔡邕曾说西汉“宗庙之制,不用周礼。每帝即位世,辄立一庙,不止于七,不列昭穆,不定迭毁”。刘邦死后,惠帝在长安城内为其建有高庙,也称高祖庙,“汉高祖”称呼由此而来(惠帝还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但是后来汉元帝重定宗庙制度时,把高庙定为帝者太祖之庙,刘邦的庙号也正式定为太祖。除了长安城内的高庙之外,在渭北刘邦长陵附近还建有高帝原庙,后来把沛县的刘邦行宫也改为原庙。此外长安城内的高庙之西还有惠帝庙(《汉书·景帝纪》:“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也有人认为是在长陵原庙之西。
自从文帝之后,西汉诸帝大多于生前建陵时,在陵旁为自己营建生庙,如汉文帝顾成庙、汉景帝德阳庙、汉武帝龙渊庙、汉昭帝徘徊庙、汉宣帝乐游庙(里裎庙)、汉元帝长寿庙、汉成帝成阳庙等等。由于是皇帝生前所建,忌讳称“庙”,所以在皇帝在世的时候一般称为“宫”,比如汉景帝德阳庙也叫德阳宫,汉武帝龙渊庙也叫龙渊宫。皇帝死后,这些庙则变为陵庙。西汉长安没有统一祭祀列祖列宗的宗庙,这些陵庙实际上就行使了宗庙的职能。
到汉元帝时期,天下有帝庙一百七十六处,比如太上皇(刘邦之父)有太上皇庙、太上皇原庙、太上皇陵庙,高帝有高庙、原庙,惠帝有惠帝庙等等。此外西汉各个郡国、以及诸帝生前曾经巡幸之处也都建庙,比如汉武帝庙在关中地区就有五座,分别在咸阳、兴平、临潼、富平、耀州境内。汉朝“事死如事生”,这些帝庙的日常膳食、宫女、卫卒和每年多次祭祀活动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
汉元帝登基后不久,就开始按照儒家礼法来修改宗庙制度。当时丞相韦玄成等人提出“高帝受命定天下,宜为帝者太祖之庙,世世不毁,承后属尽者宜毁……太上皇、孝惠、孝文、孝景庙皆亲尽宜毁”。大司马许嘉等人认为汉文帝“除诽谤,去肉刑,躬节俭,不受献,罪人不帑,不私其利,出美人,重绝人类,宾赐长老,收恤孤独,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廷尉尹忠等人认为武帝“改正朔,易服色,攘四夷,宜为世宗之庙”。最后汉元帝把高帝庙、文帝庙、武帝庙定为太祖、太宗、世宗庙,把太上皇庙、惠帝庙、景帝庙拆毁了,郡国所设的帝庙也都拆毁。
汉成帝死后,关于汉武帝世宗庙应不应该亲尽而毁的问题也展开过争论,最后汉哀帝决定保留。汉平帝时期,按照王莽的意见,又把宣帝庙定为中宗庙,元帝庙定为高宗庙,“天子世世献祭”。西汉诸帝庙号至此确定下来。东汉时期还有一些变动,比如取消了元帝“高宗”、成帝“统宗”、平帝“元宗”的庙号。
到了唐朝開始,原本慎重嚴謹的廟號制度大為放寬,除了部分亡国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因此原始的四種廟號不敷使用,因此逐漸參考諡法訂出新的廟號,不過甫開國的前幾代君王,其廟號大多仍使用傳承自商朝的原始四個廟號。而也是自唐朝以後,廟號在前、諡號在後的連稱方式,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
因為唐朝以前的皇帝有廟號者較少,所以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漢武帝、隋煬帝,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於皇帝有廟號者佔絕大多數,而諡號從武則天開始字數不斷增加,到明清甚至增加到十七字,稱呼上有所困難,所以史書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另外,由於後世皇帝諡號字數膨脹,且幾乎只要是後人接位的皇帝子孫都會給父祖上美諡,故諡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評價,而廟號反而成为了事实上的谥號。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太宗發揚光大;世祖、聖祖、成祖開創新時代;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譽,但也指世系傳承發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乃仁愛孝順的賢主;憲宗、聖宗是中興之主;哲宗、興宗、成宗、顯宗是守成之君;肅宗有中興意願卻沒有成功,有心無力;宣宗、景宗有功有過;寧宗過於懦弱;德宗遭遇動亂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轉衰;玄宗、真宗、理宗、神宗、道宗為人好玄虛;文宗文弱無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順宗僅是過渡君主,影響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時間短且作為少;惠宗治國無方,江山殘破;熹宗、僖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則應用於較為悲情的亡國之君。
廟號用字列表[编辑]
拟而未用的庙号:
- 大宗(宋高宗备选庙号)
- 尧宗(宋高宗备选庙号)
- 艺宗(宋高宗备选庙号)
- 淳宗(宋理宗备选庙号)
- 实宗(宋度宗备选庙号)
- 乾宗(明思宗备选庙号)
- 质宗(明安宗庙号)
中國廟號列表[编辑]
以下是中國各王朝部分庙号列表,附带谥号。可能一人有两个以上庙号,或同一朝代裡从这一皇帝身上改换到另一皇帝身上,并不是编写错误。
中國廟號(太祖)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子履
|
商太祖
|
大乙(日名)
|
前1600年—前1589年
|
刘邦
|
汉太祖(高祖)
|
高皇帝
|
前206年—前195年
|
曹操
|
魏太祖
|
武皇帝
|
(魏世祖追尊)
|
孙权
|
吴太祖
|
大皇帝
|
222年—252年
|
司马昭
|
晋太祖
|
文皇帝
|
(晉世祖追尊)
|
劉淵
|
前赵太祖(高祖)
|
光文皇帝
|
304年-310年
|
桓溫
|
楚太祖
|
宣武皇帝
|
(楚武悼帝追尊)
|
慕容皝
|
前燕太祖
|
文明皇帝
|
333年-348年
|
馮跋
|
北燕太祖
|
文成皇帝
|
409年-430年
|
張軌
|
前涼太祖
|
武穆王
|
(前涼高祖追尊)
|
苻洪
|
前秦太祖
|
惠武皇帝
|
(前秦高祖追尊)
|
姚萇
|
後秦太祖
|
武昭皇帝
|
384年-393年
|
石虎
|
後趙太祖
|
武皇帝
|
334年-349年
|
呂光
|
後涼太祖
|
懿武皇帝
|
386年-399年
|
李暠
|
西涼太祖
|
武昭王
|
400年-417年
|
乞伏熾磐
|
西秦太祖
|
文昭王
|
412年-428年
|
沮渠蒙遜
|
北涼太祖
|
武宣王
|
401年-433年
|
劉衛辰
|
夏太祖
|
桓皇帝
|
359年-391年
|
拓跋鬱律
|
北魏太祖
|
平文皇帝
|
316年-321年
|
蕭道成
|
南齊太祖
|
高皇帝
|
479年—482年
|
蕭順之
|
南梁太祖
|
文皇帝
|
(南梁高祖追尊)
|
陳文讚
|
陳太祖
|
景皇帝
|
(陳高祖追尊)
|
拓跋珪
|
北魏太祖
|
道武皇帝
|
386年—409年
|
宇文泰
|
北周太祖
|
文皇帝
|
(北周世宗追尊)
|
杨忠
|
隋太祖
|
武元皇帝
|
(隋高祖追尊)
|
李虎
|
唐太祖
|
景皇帝
|
(唐高祖追尊)
|
武士彠
|
武周太祖
|
無上孝明高皇帝
|
(武則天追尊)
|
朱溫
|
後梁太祖
|
神武元聖孝皇帝
|
907年—912年
|
李克用
|
後唐太祖
|
武皇帝
|
(後唐莊宗追尊)
|
郭威
|
後周太祖
|
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
951年—954年
|
王審知
|
閩太祖
|
昭武孝皇帝
|
(閩太宗追尊)
|
楊行密
|
南吳太祖
|
武皇帝
|
(南吳睿帝追尊)
|
劉安仁
|
南漢太祖
|
文皇帝
|
(南漢高祖追尊)
|
孟佚
|
後蜀太祖
|
孝元皇帝
|
(後蜀高祖追尊)
|
錢鏐
|
吳越太祖
|
武肅王
|
907年—932年
|
耶律阿保机
|
辽太祖
|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
907年—926年
|
段思平
|
大理太祖
|
神聖文武皇帝
|
937年—944年
|
赵匡胤
|
宋太祖
|
啓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
960年—976年
|
李繼遷
|
夏太祖
|
神武皇帝
|
(夏景宗追尊)
|
完颜阿骨打
|
金太祖
|
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莊孝大圣武元皇帝
|
1115年—1123年
|
铁木真
|
元太祖
|
法天啓運聖武皇帝
|
(元世祖追谥)
|
明玉珍
|
明夏太祖
|
欽文昭武皇帝
|
1363年—1366年
|
朱元璋
|
明太祖
|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
1368年—1398年
|
吴三桂
|
吳周太祖
|
高皇帝
|
1678年三月—1678年八月
|
愛新覺羅努尔哈赤
|
清太祖
|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
1583年—1626年
|
中國廟號(高祖)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子亥
|
商高祖
|
——
|
(商太祖追尊)
|
曹丕
|
魏高祖(世祖)
|
文皇帝
|
220年-226年
|
司馬懿
|
晉高祖
|
宣皇帝
|
(晉世祖追尊)
|
劉淵
|
漢赵高祖(太祖)
|
光文皇帝
|
304年-310年
|
慕容廆
|
前燕高祖
|
武宣皇帝
|
(前燕太祖追尊)
|
張寔
|
前涼高祖
|
昭王
|
314年-320年
|
苻健
|
前秦高祖
|
景明皇帝
|
350年-355年
|
姚興
|
後秦高祖
|
文桓皇帝
|
393年-416年
|
石勒
|
後趙高祖
|
明皇帝
|
319年-333年
|
乞伏乾歸
|
西秦高祖
|
武元王
|
388年-400年 409年-412年
|
劉裕
|
刘宋高祖
|
武皇帝
|
420年-422年
|
蕭衍
|
南梁高祖
|
武皇帝
|
502年-549年
|
陳霸先
|
陳高祖
|
武皇帝
|
557年-559年
|
元宏
|
北魏高祖
|
孝文皇帝
|
471年-499年
|
高歡
|
北齊高祖(太祖)
|
神武皇帝
|
(北齊顯祖追尊)
|
宇文邕
|
北周高祖
|
武皇帝
|
561年-578年
|
楊堅
|
隋高祖
|
文皇帝
|
581年-604年
|
李淵
|
唐高祖
|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
618年-626年
|
蒙細奴邏
|
大蒙高祖
|
奇嘉王
|
649年-674年
|
石敬瑭
|
後晉高祖
|
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
936年-942年
|
劉知遠
|
後漢高祖
|
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
947年-948年
|
王建
|
前蜀高祖
|
神武聖孝明德惠皇帝
|
902年-918年
|
楊隆演
|
南吳高祖
|
宣皇帝
|
919年-920年
|
孟知祥
|
後蜀高祖
|
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
|
934年
|
劉龑
|
南漢高祖
|
天皇大帝
|
917年-941年
|
中國廟號(世祖)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子旬
|
商世祖
|
??
|
前1300年-前1277年
|
刘秀
|
汉世祖
|
光武皇帝
|
25年—57年
|
曹丕
|
魏世祖(高祖)
|
文皇帝
|
220年—226年
|
司马炎
|
晋世祖
|
武皇帝
|
266年—290年
|
张骏
|
前凉世祖
|
文王
|
324年—346年
|
苻坚
|
前秦世祖
|
宣昭皇帝
|
338年—385年
|
慕容垂
|
后燕世祖
|
成武皇帝
|
384年—396年
|
赫連勃勃
|
夏世祖
|
武烈皇帝
|
407年—425年
|
刘骏
|
刘宋世祖
|
孝武皇帝
|
453年—464年
|
萧赜
|
齐世祖
|
武皇帝
|
483年—493年
|
蕭繹
|
南梁世祖
|
孝元皇帝
|
552年—554年
|
拓跋焘
|
北魏世祖
|
太武皇帝
|
409年—452年
|
高湛
|
北齐世祖
|
武成皇帝
|
561年—565年
|
陈蒨
|
陈世祖
|
文皇帝
|
560年—566年
|
杨广
|
隋世祖
|
明皇帝(唐谥炀皇帝)
|
604年—617年
|
李昞
|
唐世祖
|
元皇帝
|
(唐高祖追尊)
|
劉旻
|
北漢世祖
|
神武皇帝
|
951年—954年
|
孟察
|
後蜀世祖
|
孝景皇帝
|
(後蜀高祖追尊)
|
完顏劾里鉢
|
金世祖
|
神武聖肅皇帝
|
(金太祖追尊)
|
孛兒只斤 忽必烈
|
元世祖
|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薛禅可汗)
|
1279年—1294年
|
愛新覺羅 福临
|
清世祖
|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
1644年—1661年
|
中國廟號(烈祖)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刘备
|
汉烈祖
|
昭烈皇帝
|
221年—223年
|
曹叡
|
魏烈祖
|
明皇帝
|
226年—239年
|
慕容儁
|
前燕烈祖
|
景昭皇帝
|
348年—360年
|
乞伏國仁
|
西秦烈祖
|
宣烈王
|
385年—388年
|
禿髮烏孤
|
南凉烈祖
|
武王
|
397年—399年
|
武俭
|
武周烈祖
|
昭安皇帝
|
(武則天追尊)
|
杨渥
|
南吴烈祖
|
景皇帝
|
905年—908年
|
李昪
|
南唐烈祖
|
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
937年—943年
|
朱诚
|
后梁烈祖
|
文穆皇帝
|
(后梁太祖追尊)
|
李琰
|
后唐烈祖
|
孝靖皇帝
|
(后唐明宗追尊)
|
孛儿只斤也速该
|
元烈祖
|
神元皇帝
|
(元世祖追尊)
|
中國廟號(聖祖)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李耳
|
唐聖祖
|
高上大廣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
(唐玄宗追尊)
|
王子晉
|
前蜀聖祖
|
至道玉宸皇帝
|
(王衍追尊)
|
趙玄朗
|
宋聖祖
|
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
|
(宋真宗追尊)
|
愛新覺羅玄燁
|
清聖祖
|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
1661年—1722年
|
中國廟號(太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子至
|
商太宗
|
太甲(日名)
|
前1582年—前1571年
|
劉恆
|
漢太宗
|
孝文皇帝
|
前180年—前157年
|
司馬昱
|
晉太宗
|
簡文皇帝
|
371年—372年
|
李雄
|
成漢太宗
|
武皇帝
|
304年—334年
|
張茂
|
前涼太宗
|
成王
|
320年—324年
|
苻登
|
前秦太宗
|
高皇帝
|
386年-394年
|
石寇覓
|
後趙太宗
|
孝皇帝
|
(後趙太祖追尊)
|
劉彧
|
刘宋太宗
|
明皇帝
|
465年—472年
|
蕭綱
|
南梁太宗
|
簡文皇帝
|
549年—551年
|
拓跋嗣
|
北魏太宗
|
明元皇帝
|
409年—423年
|
李世民
|
唐太宗
|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
626年—649年
|
蒙盛逻皮
|
南诏太宗
|
威成王
|
(皮逻阁追尊)
|
趙匡義
|
宋太宗
|
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
976年—997年
|
李德明
|
夏太宗
|
光圣皇帝
|
(夏景宗追尊)
|
耶律德光
|
遼太宗
|
孝武惠文皇帝
|
927年—947年
|
完顏旻
|
金太宗
|
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
|
1123年—1135年
|
窩闊臺
|
元太宗
|
英文皇帝
|
1229年—1241年
|
朱棣
|
明太宗(后改:明成祖)
|
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後改:啓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
1402年—1424年
|
皇太極
|
清太宗
|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
1627年—1643年
|
中國廟號(世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子载
|
商世宗
|
祖甲帝
|
|
劉徹
|
漢世宗
|
孝武皇帝
|
前141年—前87年
|
司馬師
|
晉世宗
|
景皇帝
|
(晉世祖追尊)
|
石周曷朱
|
後趙世宗
|
元皇帝
|
(後趙高祖追尊)
|
慕容德
|
南燕世宗
|
獻武皇帝
|
398年—405年
|
張重華
|
前涼世宗
|
桓王
|
346年-353年
|
苻健
|
前秦世宗(前秦高祖永兴元年(357)改为高祖)
|
景明皇帝
|
350年—355年
|
蕭長懋
|
南齊世宗
|
文皇帝
|
(蕭昭業追尊)
|
蕭巋
|
西梁世宗
|
孝明皇帝
|
562年—585年
|
元恪
|
北魏世宗
|
宣武皇帝
|
499年—515年
|
宇文毓
|
北周世宗
|
明皇帝
|
557年—560年
|
高澄
|
北齊世宗
|
文襄皇帝
|
(北齊顯祖追尊)
|
楊昭
|
隋世宗
|
成皇帝
|
(隋恭帝追尊)
|
蒙逻盛炎
|
南诏世宗
|
兴宗王
|
(皮逻阁追尊)
|
柴榮
|
後周世宗
|
睿武孝文皇帝
|
954年—959年
|
錢元瓘
|
吳越世宗
|
文穆王
|
932年—941年
|
耶律阮
|
遼世宗
|
孝和莊憲皇帝
|
947年—951年
|
完顏雍
|
金世宗
|
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
|
1161年—1189年
|
徐壽輝
|
徐宋世宗
|
應天啟運獻武皇帝
|
1351年—1360年
|
朱厚熜
|
明世宗
|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
1521年—1567年
|
胤禛
|
清世宗
|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
1722年—1735年
|
中國廟號(高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子昭
|
商高宗
|
武丁帝
|
前1250年—前1192年
|
劉奭
|
漢高宗 (后除庙号)
|
孝元皇帝
|
前49年—前33年
|
蕭鸞
|
南齊高宗
|
明皇帝
|
494年—498年
|
蕭綱
|
南梁高宗(梁元帝在552年追谥为太宗)
|
明皇帝
|
549年—550年
|
蕭統
|
南梁高宗
|
昭明皇帝
|
(蕭棟追尊)
|
陳頊
|
陳高宗
|
宣皇帝
|
568年—582年
|
拓跋濬
|
北魏高宗
|
文成皇帝
|
452年—465年
|
李治
|
唐高宗
|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
649年—683年
|
趙構
|
宋高宗
|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
1127年—1162年
|
弘曆
|
清高宗
|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
1735年—1795年
|
中國廟號(显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劉庄
|
漢显宗
|
孝明皇帝
|
57年—75年
|
司马衍
|
晋显宗
|
成皇帝
|
325年—342年
|
完颜允恭
|
金显宗
|
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
(金章宗完颜璟追尊)
|
甘麻剌
|
元显宗
|
光圣仁孝皇帝
|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追尊)
|
中國廟號(中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子伷/子滕
|
商中宗
|
祖乙(日名)
|
前1486年—前1422年
|
劉詢
|
漢中宗
|
孝宣皇帝
|
前74年—前49年
|
司馬睿
|
晉中宗
|
元皇帝
|
317年—322年
|
李壽
|
成漢中宗
|
昭文皇帝
|
338年—343年
|
慕容盛
|
後燕中宗
|
昭武皇帝
|
398年—401年
|
劉義隆
|
宋中宗(宋孝武帝即位追庙号为太祖谥号文帝)
|
景皇帝
|
424年—453年
|
蕭詧
|
西梁中宗
|
宣皇帝
|
555年—562年
|
李顯
|
唐中宗
|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
684年 705年—710年
|
劉晟
|
南漢中宗
|
文武光聖明孝皇帝
|
943年—958年
|
段正淳
|
大理中宗
|
文安皇帝
|
1096年—1108年
|
中國廟號(肃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刘炟
|
汉肃宗
|
孝章皇帝
|
75年—88年
|
司马绍
|
晋肃宗
|
明皇帝
|
323年—325年
|
元诩
|
北魏肃宗
|
孝明皇帝
|
515年—528年
|
高演
|
北齐肃宗
|
孝昭皇帝
|
560年—561年
|
李亨
|
唐肃宗
|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
756年—762年
|
完颜颇刺淑
|
金肃宗
|
明睿穆宪皇帝
|
金熙宗追尊
|
中國廟號(憲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李純
|
唐憲宗
|
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
|
805年—820年
|
段正嚴
|
大理憲宗
|
宣仁皇帝
|
1108年—1147年
|
蒙哥
|
元憲宗
|
桓肅皇帝
|
1251年—1259年
|
朱見深
|
明憲宗
|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
1464年—1487年
|
中國廟號(興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耶律只骨
|
遼興宗
|
神聖孝章皇帝
|
1031年—1055年
|
段思廉
|
大理興宗
|
孝德皇帝
|
1044年—1074年
|
朱標
|
明興宗
|
孝康皇帝
|
(明惠宗追尊)
|
中國廟號(仁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趙禎
|
宋仁宗
|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
1022年—1063年
|
李仁孝
|
夏仁宗
|
聖德皇帝
|
1139年—1193年
|
耶律夷列
|
遼仁宗
|
|
1151年—1163年
|
愛育黎拔力八達
|
元仁宗
|
聖文欽孝皇帝
|
1311年—1320年
|
朱高熾
|
明仁宗
|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
1424年—1425年
|
顒琰
|
清仁宗
|
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
1795年—1820年
|
中國廟號(文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李昂
|
唐文宗
|
元聖昭獻孝皇帝
|
826年—840年
|
圖帖睦爾
|
元文宗
|
聖明元孝皇帝
|
1323年—1332年
|
奕詝
|
清文宗
|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
1850年—1861年
|
中國廟號(武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李瀍
|
唐武宗
|
至道昭肅孝皇帝
|
840年—846年
|
海山
|
元武宗
|
仁惠宣孝皇帝
|
1307年—1311年
|
朱厚照
|
明武宗
|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
1505年—1521年
|
中国庙号(神宗)列表
姓名
|
庙号
|
谥号
|
在位年份
|
趙頊
|
宋神宗
|
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
1067年—1085年
|
朱翊鈞
|
明神宗
|
範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
1572年—1620年
|
中国庙号(穆宗)列表
姓名
|
庙号
|
谥号
|
在位年份
|
刘肇
|
汉穆宗 (190年汉献帝除庙号)
|
孝和皇帝
|
88年—106年
|
李恒
|
唐穆宗
|
睿圣文惠孝皇帝
|
820年—824年
|
朱载垕
|
明穆宗
|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莊皇帝
|
1567年—1572年
|
载淳
|
清穆宗
|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
1861年—1874年
|
中國廟號(哲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赵煦
|
宋哲宗
|
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
1085年—1100年
|
中國廟號(熹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朱由校
|
明熹宗
|
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
1620年—1627年
|
中國廟號(懷宗)列表
姓名
|
廟號
|
謚號
|
在位年份
|
朱由检
|
明懷宗 (清諡,後廢)
|
欽天守道敏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端皇帝 (清諡,後改諡莊烈愍皇帝)
|
1627年—1644年
|
中国庙号(孝宗)列表
姓名
|
庙号
|
谥号
|
在位年份
|
司马聃
|
晋孝宗
|
穆皇帝
|
344年—361年
|
赵昚
|
宋孝宗
|
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
1162年—1189年
|
朱祐樘
|
明孝宗
|
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
1487年-1505年
|
其他国家[编辑]
在東亞漢字文化圈除了中国以外,王氏高丽前中期、李氏朝鲜,以及越南的李朝、陳朝、後黎朝、莫朝、阮朝虽然他们的君主对中国自称国王(越南對內稱皇帝),但死后也有庙号。此外,日本僅有諡號而無庙号制度。
參考文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