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是指東周春秋時期相繼稱霸主的五個諸侯,其說首見于《左傳》[1]。該詞常與戰國七雄並稱。
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
“霸”的含义[编辑]
“霸”,意为霸主,即是诸侯之領袖,在这个意义上,与代表長者的“伯”实同一词,[4]并无现代的“蛮横无理”的含义。職責:
五霸所指[编辑]
五霸究竟指何五位國君,历来有不同説法,目前史學界尚无任何定論。
-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孟子》赵《注》、《吕览》高《注》从之)
-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s:四子講德論》)
-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
另有學者认为,所谓“五霸”应是一個虛數,指諸多位君主,并非实指五位国君。 《白虎通義》中記載兩種說法,以夏代昆吾氏,商代大彭氏、豕韋氏與東周齊桓公、晉文公為五霸。另一種說法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與吳王闔閭[6]。
春秋五霸在位年代[编辑]
- 齐桓公前685年—前643年
-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 宋襄公 前650年-前637年
- 晋文公 前636年—前628年
- 楚庄王 前613年-前591年
- 吴王阖闾 前514年─前496年
- 越王勾践 前496年-前464年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趙鼎新:〈霸權迭興的神話:東周時期戰爭和政治發展〉(20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