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talk:中国历史
中国专题 | (获评模板級、不适用重要度) | |||||||
---|---|---|---|---|---|---|---|---|
|
关于中国历史的模版[编辑]
![]() 中國歷史系列文章
| |||
东周 | |||
中华民国 (参看台湾问题) |
看一下我的模版,这样会比较清晰一些。 可能颜色花了点,这是由于为了区别国家。
很棒呢!!給你拍拍手。--虎兒 15:42 2005年2月13日 (UTC)
呵呵,还不知道能否采用呢。--枫难寻 02:40 2005年2月14日 (UTC)
还可以参见另一个我编辑的模版:Template:日本历史--枫难寻 02:44 2005年2月14日 (UTC)
改成這樣是有原因的,馬克思在其著作提到五階段社會發展論(原始─奴隸─封建─資本─共產),不過他只說 地中海是照這方式發展,他沒說全世界都按這方式發展(有些學者甚至認為馬克思說過五階段只能套在地中海,不可套在其他地區),因此有些學者對於中國古代是否存在奴隸制持反對意見,為避免陷入「是否中立」之爭吵,因此改成這樣
- 谢谢提醒,中国近代史应该是从1840年起,即鸦片战争开始之时。枫难寻 05:10 2005年3月5日 (UTC)
- 修改完毕,如果觉得可以,Shizhao麻烦您再贴到模板上去,谢谢。枫难寻 05:27 2005年3月5日 (UTC)
- 所以說會陷入「是否中立」之爭吵,港澳台及西方史學將夏商周歸類為封建社会,將秦到清歸類為中央極權,現在這樣標記,不是有人會說:「這樣不中立,港澳台及西方史學的看法也應該加上去」嗎?秦始皇都已經改了,這邊最好改掉以避免爭吵,參見秦始皇的討論
- 看了大家的观点,我也的确忽视了许多东西,比如说年代划分的分歧。起初我完全按照一般的思路划分,参考书目为《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分为古代(~1840年)、近代(1840年~1919年)、现代(1919年~1949年)。划分标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古代史中又划分为原始社会(~夏朝)、奴隶社会(夏朝~前476年)、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
- 而实际上的确存在除此之外的其它划分,比如有中国古代史(~唐)、中国中世史(宋~清)、中国近现代史(清末~1949年)。参见本页并看页左菜单
- 在上海书店的影印本《民国丛书》中,还见到中国近世史等。
- 可见,真正要做到中立、完整其实是很难的。至于在古代史中是否存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的标准分法,当然还有待斟酌,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及提供大量参考资料。枫难寻 06:13 2005年3月6日 (UTC)
- 「現代」(Modern) 很多時是指1900年左右的年代,二戰後流行用「當代」 (Post-modern)。 --Hello World! 06:00 2005年3月8日 (UTC)
- 建议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提法去掉,同样在当今史学界颇遭置疑。这个以1840年鸦片战争这个“时间点”来分割历史的说法,显然缺乏科学性,太过生硬。只是大陆的历史教科书沿用的一种体制。有了古代近现代的时间划分就足够了,可以大概和公历的世纪对照一下;至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些试图去判断时代性质的标签,存在太多争议,学术上不严谨。不用列出。(甚至连“封建”这两个日本人翻译的字在一些学者看来,其意指都是和中国古代社会形态有出入的,不能使用) --地狱牌咖啡壶(Talk) 13:28 2005年3月7日 (UTC)
- 赞同地狱牌咖啡壶的建议。--Wing 13:31 2005年3月7日 (UTC)
我修改了一下,去掉了争议部分,是否好一点?--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31 2005年3月7日 (UTC)
我觉得有的底色太深了,改浅一点可以看得清楚一点。--维游 (对话) 16:19 2005年3月7日 (UTC)
- 抱歉,已經跟维游說等告一段落再來改,可是還是先來動了一下,東晉缺底色,中華民國字偏一邊,所以跑過來越俎代庖,另外底色太深的部分嘗試將字改淺試試看。
- 制作了一个“中国历史”的模板题图logo,发现模板宽度的定义是“20%”,图片宽度怎么定呢?另外,最近上传图片总是失败,服务器报错,不知是为什么。 --地狱牌咖啡壶(Talk) 14:52 2005年3月9日 (UTC)
顔色不是很好看,有的顯得比較髒--用心阁(对话页) 10:38 2005年3月21日 (UTC)
- 古代有五德之说,例如黄帝时尚黄色,夏朝木德而成天下,尚青色,商朝占金德而得天下,尚白色;周朝占火德而得天下,尚红色;秦始皇占水德而得天下,尚黑色,汉高祖刘邦从南方起兵而占火德,尚红色。隋文帝时百官穿黄袍,唐代皇帝穿黄色衣服,宋代以紫为贵,清代黄色至高无上--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43 2005年3月21日 (UTC)
- 五德終始說連在創發概念的秦漢時,都有不同說法和帝王代表色。其他朝代的代表色,更只是出於文字敘述,期推廣程度讓人懷疑。帝王史觀及正統論在20世紀初,就已經在史學界受到質疑,況且是在21世紀提出此種觀念。--cca(留言) 2017年1月16日 (一) 06:16 (UTC)
根据[1],按照五德终始说修改了颜色。颜色主要体现在基调色上,并不是100%的代表颜色。另外,中国人民共和国以红色为国旗主要颜色,中华民国以蓝色为国旗主要颜色,而现在的台湾绿色阵营执政,故用绿色基调代表。大家看看如何?--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33 2005年3月21日 (UTC)
- 反而變得有些單調,有些朝代換過兩三次「德」,要怎麼標色?南北朝跟五代十國又要怎麼標色?說到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時期主要颜色不是藍色,现在的台湾在绿色阵营执政前是藍色阵营执政,又要怎麼標色?五德终始说是迷信,沒什麼必要拿這個來套,維基畢竟是科學性的百科全書。還有就是這次換色造成模板的連結出錯,在討論出結果前暫時先換回來。
- 个人意见没有必要标底色。现在的模版太花哨了,这个模版归根结底是导航之用,这个是第一重要的,它不是什么正文,也不是什么地图,不需要那么花哨,来吸引眼球,喧宾夺主的!看一下英文版的,就很朴素。各位费心思在它的配色方案上还不如多写几篇文章呢。这些朝代很多还是小作品--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D 20:15 2005年4月17日 (UTC)
- 再重复一遍,也许我自制力极差,反正有这么多花哨的东西在旁边,我实在无法把目光集中在正文上。不知道各位尝试过没有。--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D 20:20 2005年4月17日 (UTC)
- 同感,另外,英文的没有介绍朝代的info box,而我们有,看看西汉条目导航条与info box并列,不过改后好多了 --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6:32 2005年4月26日 (UTC)
- 原来的版本就很好[2]。 --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6:38 2005年4月26日 (UTC)
- 再重复一遍,也许我自制力极差,反正有这么多花哨的东西在旁边,我实在无法把目光集中在正文上。不知道各位尝试过没有。--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D 20:20 2005年4月17日 (UTC)
这个模板不妥[编辑]
这个模板的使用不妥,本模板属于导航条,而导航条应在条目的底部,而不是条目上部的右侧。这个模板在许多条目中把信息框挤到中心,非常不好看。--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8:51 2005年4月15日 (UTC)
Memo[编辑]
interwiki:en:Template:History of China--Panda 20:35 2005年4月20日 (UTC)
这个表如何处理武周朝的?[编辑]
武则天建立的周朝,完全没有在这个表里反映。尽管关于武周能否算一个独立的朝代,仍有争论,但是很多地方人们还是把它看作一个朝代的。武周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唯一的有名义女性最高统治者的朝代,其他朝代可能由女性掌握实权,但是至少在名义上不是最高的统治者——皇帝。所以我建议大家讨论这个话题。Fugu 05:00:37 2005年10月19日 (UTC)
反對...[编辑]
新朝不應該歸入漢 五德終始是一套玄學理論 '迷信'一詞帶有明顯偏頗意味 維基既然是中立客觀便不應包持'迷信'一說 所以要不用統一色調 要不就用五德之色 至於顏色的分歧 只要符合五德終始規律就可以選其一 主要應以最後決定為主 至於多國並列而無法表述的就以灰色好了 然後最下方鏈接'*五德終始論'詞條 詞條裡面附其他說法就可以了 因為五德終始論主要有兩個學派
附:
歷朝五德終始表(僅供參考)
夏:木德,尚青 商:金德,尚白 周:火德,尚赤 秦:水德,尚黑 西漢:土德,尚黄(原誤以水德 後正之以土德) 新:木德,尚青 東漢:火德,尚赤 魏:土德,尚黄 晉:金德,尚白 宋:水德,尚黑 齊:木德,尚青 梁:木德,尚青 陳:火德,尚赤 隋:火德,尚赤 唐:土德,尚黄 宋:火德,尚赤 元:金德,尚白 明:火德,尚赤 清:水德,尚黑 民國:木德,尚青 共國:火德,尚赤
朝代排列問題[编辑]
周是指西周+東周、漢是指西漢+東漢,現在的模板把西周、東周和周 (還有西漢、東漢和漢。北宋、南宋、宋)並排放在同一時間軸上,看起來就像周和西周或東周是兩個同時存在的獨立政權,是否可以改善一下?
kknews 13:59 2006年9月25日 (UTC)
关于模板宽度[编辑]
模板宽度改成8,怎么样? --Timingu 06:38 2007年1月17日 (UTC)
關於西夏[编辑]
西夏在北宋時期就建立了。--Jason22(請留言) 06:27 2007年2月24日 (UTC)
少数民族政权和高句丽渤海[编辑]
我以为少数民族政权和高句丽渤海也应该加入模板,特别是高句丽,渤海,吐蕃,黑汗,西域诸国等,目前在英文版wiki就在讨论,中国历史模版是否应加入到高句丽,渤海字条中, 反对者认为模板里没有高句丽,渤海所以不能加,那么我认为我们应该加进这些少数民族小国,尽管这和我们传统朝代概念有出入而且他们没有称过帝,但是为了适应现在的情况,应加以改变,至少高句丽,渤海,应该加在朝代列表里,大家说呢?--Yeahsoo 06:55 2007年2月25日 (UTC)
這樣的話連匈奴、鮮卑、突厥等等,甚至大理、蒙古帝國也有資格。但是中國朝代模板不適合放那麼多東西。而且個人認為中國朝代模板應該以朝代為主。--Jason22(請留言) 08:50 2007年2月25日 (UTC)
- 强烈(-)反对,理由如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0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将中国历代疆域与国家标记分为三类,一是中国朝代。二是与中国各朝代边疆民族国家的政权,如匈奴、鲜卑、柔然、蒙古、渤海、西辽、南诏、突厥、吐蕃、回鹘等。三是朝贡国与其他关系更为疏远的国家,如高句丽、新罗、百济、朝鲜、日本、琉球、安南、缅甸等。其中前二者有色,后者统一灰色。但是,自始至终,吐蕃、渤海、西辽、南诏和回鹘都是外国。古代的中国不应以现代中国为准,不是说现在这片土地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在古代也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这些国家里,有的还是当时朝代的敌国,如吐蕃、突厥等。
- 台港等地,与1950年代前的中国历史地图,连边境民族政权根本不予绘出具体疆界,只标住国名。
- 这些少数民族,虽然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但在古代不是,他们在古代,就是外国人。他们的国家,是外国,不是中国。
- 如果这样,英国历史模版是不是也要把香港、美加、澳新等所有殖民地的历史也加入?--出木杉〒 09:19 2007年2月25日 (UTC)
- 朝贡国不一定是外国哦,西夏也是宋和辽的朝贡国,却被认为是华夏, 黑汉还自认为是中国呢,宋还是大舅哥呢, 所以中国朝代概念, 并没有和朝贡严格区分.如果西夏算朝代, 可在宋朝,西夏也算外国人啊. 当然你说的有部分道理,但y是高句丽,渤海,吐蕃,黑汗,我还是觉的应该例外.高句丽完全是第二类.--Yeahsoo 21:49 2007年2月26日 (UTC)
- 朝贡国当然就是外国,西夏哪里是宋的朝贡国?应该宋没少给西夏钱才对,所谓的朝贡只是名义而已。而辽若不是占领了燕云十六州,根本没人把他当作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吐蕃无论如何也是唐朝的敌国,更没有列入的道理。之所以将西夏与辽勉强收入中国历史,原因是他们占有了中国的传统领土——河西走廊和燕云地区。现在将吐蕃、黑汗、西辽等国列入中国历史,难免有政治正确的挑衅。高句丽和渤海更象是与韩国愤青互殴。毕竟中国的领土不是一成不变,不是以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准。若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准,那么汉朝、唐朝等历史是不是要把有关越南的部分全部抹掉?所以当然要以古代疆域为准,古代和现代要分清楚。可以说李氏朝鲜与明朝的关系比上述讲到的国家关系更密切也更友好,那么是否也要把其列入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呢?--出木杉〒 01:49 2007年2月27日 (UTC)
中国历史和中国历史主线[编辑]
个人以为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政权和高句丽渤海也应该加入中国历史模板,特别是高句丽,渤海,吐蕃;而二十六史的王朝加上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历史的主线。 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6月9日 (二) 00:57 (UTC)
- 因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太多了,建议加上几个大的就可以:匈奴、突厥、高句丽、渤海国、吐蕃等。——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书省 2009年6月9日 (二) 01:02 (UTC)
- (✓)同意:我也認為應當加入中國境內各民族的政權,不管其政權是大或小,應加入模板內,例如以「其他少數民族政權(或是朝代)」的一個區塊來作為代表。--OnionBulb 討論 - 貢獻.- 2010年9月18日 (六) 12:01 (UTC)
對於非「朝」的國家[编辑]
我認為,基本上漢民族建立的國家王朝部落,一開始集中於黃河流域,從夏朝,甚至黃帝時期就開始了。其次是長江流域,在春秋時期楚王國興起後也成為各朝代領土,甚至有時候全境都在長江以南。我認為在這兩地區建立的國家王朝部落都應該包含進去,其他的則不用,因為那些領土多半失了復得,得了又失,例如西域(新疆、準葛爾)。所以,吐蕃、突厥、鮮卑、匈奴、北元等等國家都不算。一此定義,寮帝國也不算,不過因為寮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應該可以破例。此外,台灣應該也不用列出。至於朝鮮、越南等藩屬根本都不能算。
此外,我會全部撤銷今天所作的修訂。太亂了。 Langdon (留言) 2009年6月9日 (二) 05:29 (UTC)i7114080
建議以中國文化地區為主,也就是西方史學觀的中國本土觀念,這個範圍由古自今都不同,大致上和傳統朝代分法相似。並且以傳統朝代分法為依據。以這兩個準則,現在這個版本比較符合以上條件。--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09年6月9日 (二) 12:48 (UTC)
- 匈奴、鲜卑是大部分或全部成为目前的汉族的, 即使该模板是以“汉族历史”为题也应列入其中。另外北魏是鲜卑入建的,鲜卑也应作为北魏的前身加以列出。吐蕃、突厥目前以西藏、新疆的形式在中国依然存在。不将二者列入等于是不承认二者是中国领土。另外北元就是元朝,后又成为清朝的一部分,因此也应被列入其中。还有这些非汉的政权在中国的势力在相当时期是强于汉族政权的。KEIM (留言) 2009年6月9日 (二) 15:11 (UTC)
- 這個模板很顯不是漢族歷史,而是地域歷史。
- 既然是地域歷史,當然要畫出地域的範圍,然後把所有包含在內的寫進去。
- 我認為中國歷史中,最最最重要的地域是: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而在24史中只有寮史沒有發生在本地區。
- 對於外來民族統治後又退出,那當然包括統治那一段時間就好了。統治前是什麼,統治後又是什麼,根本無關。
- 例子:(比照組)
- 蒙古人消滅掉金、宋、西夏等國,統治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約一世紀後,又放棄統治,離開。
- 美國人趕走西班牙人,統治菲律賓。19世紀時,美國放棄統治,離開。
- 如果要在中國歷史包含北元,那在菲律賓歷史要不要包括現在美國發展狀況?
「不将二者列入等于是不承认二者是中国领土。」嚴重大中國思想,西藏、新疆等地本來就不是以前每一個朝代都有的領土。Langdon (留言) 2009年6月9日 (二) 23:23 (UTC)i7114080
- 既然是地域历史就应该近可能多地将该地域历史列出。这个地域指的是目前中国的领土,不是中国本部。唐、元、明、清都是大于中国本部的。而且辽、金也都不是中国本部。KEIM (留言) 2009年6月10日 (三) 00:01 (UTC)
關於南明[编辑]
各位認為南明應不應該比照「中華民國(台灣歷史)」,在明朝右下方另外畫出一塊安置?我個人認為應該加入南明。-Yr (留言) 2009年6月26日 (五) 02:09 (UTC)
- (✓)同意:我也認為應該加入南明,但是,應置於明朝時期的區塊內,還有,清朝、鄭氏王朝與大順等時期,希望各編排人士們重新思考其複雜之編排內容。--OnionBulb 討論 - 貢獻.- 2010年9月18日 (六) 11:51 (UTC)
新[编辑]
在西漢和東漢中間建立的國家「新」怎麼會是漢朝的一部分呢??Langdon (留言) 2009年11月18日 (三) 04:23 (UTC)
關於秦滅六國[编辑]
中國朝代表只是大略顯示中國歷史,將比較長的時代列上去,通常很短的的時期是忽略或是用誇弧表示--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0年9月18日 (六) 00:52 (UTC)
- 我的想法是,中國歷史模板應當盡可能完整呈現中國歷史的每個時期,不管某個時期是長或短,即使是世界其他各國歷史亦同。--OnionBulb 討論 - 貢獻.- 2010年9月18日 (六) 11:26 (UTC)
- 如果要做盡可能完整呈現中國歷史的每個時期,不管某個時期是長或短這樣的話,首先還要納入西楚、更始帝、五胡十六國各國、楚、侯景、西梁、北朝、南朝、隋末各國、武周、安錄山的燕國、五代十國各國、契丹、女真、楚與齊、大理、蒙古、北元、大順、南明、明鄭、滿州國、中共、日本佔領地,整個表格一定很龐大,爭議一定很多。最後,其他使用這個列表的條目都會變很窄或很長,排版會亂掉,最後還是回退。--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0年9月18日 (六) 12:17 (UTC)
一些小修改[编辑]
上次修改时在编辑摘要中简略地写了一下,大概不容易引起注意,又有字符上限,所以现在写在讨论页:繁简方面直接采用链入条目题目的字体,何苦要坚持写“[[中華民國|中华民国]]
”;又如“[[五胡十六国|十六国]]
”,题目是“[[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
”是个重定向页,使用“[[五胡十六国|十六国]]
”这样的语法在模板中也显示不了“五胡”二字,这是何必呢;模板底部添上“查论编”,方便模板的编辑;括弧里的文字太小,放大,英文适合缩小,漢字缩小就看不清了;“新”加上“朝”字,因为题目是新朝,添上一个“朝”字又不影响排版;最后几行都写着“|bgcolor="#FFFFFF"| <Font color=#FFFFFF> </font>
”,这是为何?若是仅求底部白色部分放宽一些,直接在“查论编”一行前设置“| bgcolor="#FFFFFF"
”不就罢了? --Shibo77 2010年11月28日 (日) 23:52 (UTC)
英文版的很明晰[编辑]
无论配色还是排版都可圈可点,把时间轴展现得明确清晰。反观中文版的这个模板,配色上就似乎凌乱了些。如果能借鉴一下英文版的设计相信可以把这个模板做得更好。--Patcre (留言) 2011年2月7日 (一) 06:35 (UTC)
關於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编辑]
是否應該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添加進去?(抱歉我是新手怎樣加落款啊?Geek_Daniel)
- (:)回應,个人认为不应该,原因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存在时间过短(不到6年,比武周、新朝都短)、所占区域过小(不到一个省的区域)、关注度较低(目前民间和学界关注都不多)。比如渤海国,存在200多年,占将近两个省大小,也因为有些偏僻、关注度不足而被拿掉。--∰ 黑目观世界 ⌘ 2011年3月21日 (一) 09:50 (UTC)
考虑使用自动折叠功能[编辑]
这个模板放在朝代文章中起到导航作用不错,但是阅读历史章节的人最关心的是读的那一个朝代,不是其他的朝代。加上兴亡年代后,模板的长宽度偏大,放在各朝代条目的历史章节中有些暄宾夺主,而且条目的原有图片都需置左。是否可以考虑使用自动折叠功能,缺省情况下除顶部的中国历史图片和“中国历史系列條目”一行字,其余自动隐藏?参考{{CHINA}}。--Shibo77 2011年7月29日 (五) 03:45 (UTC)
- 宽度都快站到版面的四分之一了(width=24%),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链接还要换行拆分显示呢?难道单行显示会造成我不知道的什么不良的效果?--Shibo77 2011年8月7日 (日) 06:03 (UTC)
華胥古國[编辑]
我覺得因該要把傳說時期改為「華胥古國」!
中华民国(1911-1949)不是1911至今[编辑]
我不再说的太多了,只是觉得你们这样自欺欺人是可笑的。第一个中华民国是1911至今,第二个1949至今,何必直接写1911至今算了。
看看其他版本:
- ca版:República de la Xina 1911–1949
- en版:Republic of China 1911–1949
- eo版:Respubliko Ĉinio 1911–1949
- ko版:중화민국 (본토) 1911~1949
- mk版:Република Кина 1911–1949
- pl版:Republika Chińska 1911–1949
- sv版:Republiken Kina 1911–1949
- tl版:Republika ng Tsina 1911–1949
- vi版:Trung Hoa Dân Quốc 1911–1949
--Fxqf·留言簿 2011年8月29日 (一) 13:45 (UTC)
- 中華民國有兩個?請參考中華民國創建於西元1912年,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民國38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臺,轄有臺灣、澎湖、金門、馬祖、東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地,有效管轄土地面積3萬6,191.47平方公里。--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8月29日 (一) 14:42 (UTC)
- 中華民國整体是“1911年至今”没有错,这包含临时政府、北洋政府、训政国民政府、宪政、迁台等。不过按照现在的排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列的“中華民國(台灣)”特指“1949年迁台至今”的时间段,上边colspan=10的“中華民國”板块特指“1912年至1949年迁台”的时间段,这个时期宏观理论上中国是统一的,没有同时期的、大型的、持久的对立国家(政府),所以colspan放宽到10。依我个人观点,上策是消除所有兴亡年代,恢复原状,古今朝代的兴亡年代本身就是争议较多的课题,模板主要用于导航,现在的年代显示得又小又灰暗,我反正是看不太清楚;中策,上边colspan=10的“中華民國”的年代写成“1912年-1949年迁台”,下边“中華民國(台灣)”的年代写成“1949年迁台-至今”,而且二处都必须有“迁台”二字,以免误导读者看成是中华民国亡国或中华民国(台湾)建国的年代,我觉得这是比较中立的做法。不认同以上列举的其他语言版本的做法,其中一大部分可能是从英文版翻译过去的,英文版的“中华民国(台湾)”部分又按照1945年台湾光复开始算,我不认同这种按照一小部分的纯领土地理概念来划分整个国家政体的做法;下策见左侧的三个方案,都不太美观,此外还可以尝试在左侧竖体显示“中華民國”四个字。--Shibo77 2011年8月29日 (一) 23:58 (UTC)
① | |||||||||
中華民國 1912–至今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
(台灣) | ||||||||
②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
中華民國 (台灣) 1912-至今 | ||||||||
③ | |||||||||
中華民國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
(台灣) 1912–至今 | ||||||||
——立足东方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0:15 (UTC)
中国历史模板中的中华民国[编辑]
模板:中国历史,我不再说的太多了,只是觉得你们这样自欺欺人是可笑的。第一个中华民国是1912至今,第二个1949至今,何必直接写1912至今算了。
看看其他版本:
- ca版:República de la Xina 1912–1949
- en版: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
- eo版:Respubliko Ĉinio 1912–1949
- ko版:중화민국 (본토) 1911~1949
- mk版:Република Кина 1912–1949
- pl版:Republika Chińska 1912–1949
- sv版:Republiken Kina 1912–1949
- tl版:Republika ng Tsina 1912–1949
- vi版:Trung Hoa Dân Quốc 1912–1949
--Fxqf·留言簿 2011年8月29日 (一) 13:45 (UTC)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中华民国(1912-1949)、中华民国(台湾)(1949-至今)
- 相同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和中華民國(台灣)才顯得中立客觀。中華民國(1912-1949)中華民國(台灣)(1949-至今)這種用法比較像是中華民國流亡海外,當然,大陸人也可以支持台獨。---112.104.30.65 (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01:56 (UT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应的是中华民国,维基加上括号表明台湾显得不怎么中立客观了。中国大陆可对应台湾,为分别用各自的主要部分来代表,这也是一些场合中惯用的形式。当然换种角度来看,中华民国的范围在历史上能包括全中国,加上台湾的话则主要指以台湾为主要的部分,这样和1949年以前的时期做区分,这只是内战造成的管理区域的变化,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新国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并没有统治过全国,这个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本人坚定反对台独和任何类似的行为!--玖巧仔●□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02:21 (UTC)
- 其實像西周、東周,西晉、東晉,北宋、南宋都是歷史問題,也沒有新的國家產生,但是可以用不同的名稱做朝代的斷限。我覺得玖巧仔君講成台獨有點反應過度。中華民國(1912-1949)與中華民國(1949-至今)其實也可以看成「北宋、南宋」這種表示式而已。寫成中華民國(1912-1949)與中華民國(台灣)也還可以,因為後者反應的是在國際間失去「中國」代表權,以「台灣」之名被知悉。我支持以1949為界分成兩段命名的寫法,應該可以比較精確反應歷史的狀況,至於兩段的命名方式以何者為妥可以再議。另外不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來對應中華民國(台灣),就像南宋期間沒有需要把遼、金寫成北遼、北金來對應南宋統治南方、遼金統治北方的情況,因為只有宋朝有主要的領土變化,遼、金沒有。同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了剛成立初期的短暫時間外,沒有出現像中華民國這樣產生大面積的領土變更,她並不需要類似中華民國這樣的截然分開的歷史斷點。--Reke (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02:55 (UT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应的是中华民国,维基加上括号表明台湾显得不怎么中立客观了。中国大陆可对应台湾,为分别用各自的主要部分来代表,这也是一些场合中惯用的形式。当然换种角度来看,中华民国的范围在历史上能包括全中国,加上台湾的话则主要指以台湾为主要的部分,这样和1949年以前的时期做区分,这只是内战造成的管理区域的变化,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新国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并没有统治过全国,这个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本人坚定反对台独和任何类似的行为!--玖巧仔●□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02:21 (UTC)
- 可不可以不写台湾?直接中华民国(1912-至今)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至今)。1912年到1949年的格子由民国独占,1949到现在的格子由共和国和民国平分。-治愈 (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03:17 (UTC)
- 如果最後一格右方寫「中華民國(台灣)」,左方是否應該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以示平等?--沙田友 (留言) 2011年9月16日 (五) 02:43 (UTC)
简直荒唐,中华民国有且只有一个,别搞什么台湾中华民国。--马呵说年诶多哗铎★魔力 (留言) 2011年10月8日 (六) 04:45 (UTC)
已在英文維基百科討論頁提出這一疑問。Zzarch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3:29 (UTC)
我赞同去掉“台湾”两个字,含有“台湾”会引起歧义,让人感觉中华民国一直统治台湾,从未统治过其他地区。而且这是敏感的政治问题,保持中立是重要的。不要忘记更改之后不会产生任何的政治效应。-来自。liming_9999
關於遼朝起始時間[编辑]
- 907年是耶律阿保機被契丹推選為八部大人,而非契丹建國之年,契丹族早就在唐朝就出現了。
- 而916年才是耶律阿保機稱帝的年份,建元並自號天皇王與建都,採行中國的典章制度,立丞相,建百官,至此才有國家的雛形。
- 所以應該是訂916年為遼朝廣義的起始年份。如果是907年,那還是契丹族的時期,這樣算的話反而要從契丹立族的時間算起。
- 所以應該是916年才是
-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 傅樂成
- --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0月20日 (四) 14:17 (UTC)
建议将中华民国字段从1949年后删去,因九二共识和中美之间协约所定,台湾称谓为国,不妥。且此项纷争,易导致内地大量用户的误解,以及在情感上受到伤害。 “古典灰烬”
模板:中国历史[编辑]
这个模板已经被台湾人挟持了,还可不可以更不要脸?--Fxqf·留言簿 2011年12月7日 (三) 10:58 (UTC)
有本事把其他所有版本(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日文版……)都改成1912-至今。--Fxqf·留言簿 2011年12月7日 (三) 15:14 (UTC)
- 什么叫台湾人?民进人听到你的言论会十分开心的。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在将中国人转变为台湾人。原本是泛蓝的网民看到这副嘴脸不变绿才怪。这例子又不是没有。
- 已在英文版討論頁提出討論。Zzarch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3:35 (UTC)
如果真的爱中国的话,希望不要因为某些意识形态的原因而做了台-独分子的帮凶。--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14日 (三) 03:47 (UTC)
- 麻煩注意一下,維基百科的立場對於台灣是獨立國家或中國一省都不表示贊同與反對,不要用一些言語來試圖改變這個情況。
- 如果真的要被獨派份子挾持,1949之後的中國歷史模板可能只剩下一邊,而不是切成兩半。所以,請理性討論,不要動不動就扣其他人帽子。--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2日 (四) 12:08 (UTC)
- IP使用者對此模板破壞似乎頗為嚴重,都是將中華民國從「1912-至今」改為「1912-1949」。我相信真正台獨人士估計會大加贊同這一改動,他們巴不得中華民國絕於1949,而後由「台灣國」繼承。--Zzarch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3:16 (UTC)
以上怎麼會有1919的數字跑出來?不管尾巴是至今還是1949,頭至少一定是1912呀?--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39 (UTC)
- 隨便啦,我的部分已改回1912年,中華民國已是歷史名詞,哪年開始不重要,這國已亡是事實,我的觀點跟中國人Fxqf相同。--94.254.2.120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49 (UTC)
- Whoops,筆誤,請見諒。Zzarch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8:05 (UTC)
另外我建議將「至今」與「至1949」兩種觀點並列(維基的中立原則就是強調不同觀點宜並列)。可以仿照宋朝的方式,把中華民國分成兩欄,左欄跨二列,寫1949-至今,右欄分成二列,上列為「中華民國1912-1949」、下列為「中華民國(台灣)1949-至今」,這樣關照了統派著重的歷史傳承;也反應了獨派強調的管轄範圍與代表意義的不同。(實作情況請參考)--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7:45 (UTC)
是否可以删除“(台灣)”?半年前这个模板是没有兴亡年代的,我个人认为一些历史政权的兴亡年代本身就是极具争议的问题,限于模板的大小,一些歧异观点都无法在模板中体现。如辽朝的建国年代到底是916年、907年、还是之间的某一年。--Shibo77 2011年12月25日 (日) 11:42 (UTC)
- 1949年後的中華民國可以保留「(台灣)」,但應同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上「(中國大陸)」以示平等,意見同玖巧仔。--沙田友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6:28 (UTC)
- 那么'97年后的香港、'99年后的澳门怎么算?我的建议是删除所有年代,或删除“(台灣)”,只写“中華民國”。还有就是上边写“1912年至1949年迁台”,下边写“1949年迁台-至今”。--Shibo77 2011年12月26日 (一) 01:08 (UTC)
- 用中华民国(台湾)其实也没有算上金、马、澎。这个模板在几个月前也有过讨论,我之前也讲了,严格来讲中华民国(台湾)1949至今也是有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从1911年至今,金、马及南海若干小岛的控制权没有变,而台湾及附属澎湖是在1945年重光。如果说用中华民国(台湾)可行,那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大陆)也可行,一中各表、各自表述,括号中的可以算中央政府驻地。--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03:13 (UTC)
- 這裡的「(台灣)」其實我的定義上是對中華民國政權本身的分期,對應字是「北宋」的「北」、「南宋」的「南」。所以我會覺得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加上「(中國大陸)」(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沒有歷史上的明確分期,就好像遼、金並不因為有個「南宋」而變成「北遼、北金」),而是可以思考1912-1949之間的「中華民國」有沒有什麼慣用的稱謂,以區別整體延續的中華民國。至於港、澳因為在回歸以前是成為其他國的領土,而不似台灣是在一個宣稱擁有中國主權的政權底下的領土,所以不會加在這個表中。當然,這部分我覺得還可以思考,只是邏輯有些怪異。
- 至於金馬澎問題,原則上這只是因為習慣用台灣做為1949以後的中華民國的代稱,國際間、兩岸間都是如此,應該不至於形成問題。--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17:28 (UTC)
請問一下還有沒有意見要補充的?我剛才看了Shibo77的建議,考慮把中華民國右邊的兩塊內文字改成「中華民國(遷台前)」、「中華民國(遷台後)」的方式來避免「(台灣)」的加註引起包括玖巧仔、沙田友諸君的誤解。--Reke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5:40 (UTC)
- 我覺得,在中華民國(台灣)旁加上1949年遷台至今即可,其實主要不要誤會中華民國在1949年滅亡。--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2月29日 (四) 15:50 (UTC)
- 過年了。如果這個條目到存檔前都沒有人再發表意見,我會依我目前沙盒的狀態修改該模板。--Reke (留言) 2012年1月3日 (二) 05:22 (UTC)
关于中国历史的更正[编辑]
至今为止,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中华民国”,所谓的“中华民国"只是一个不合法,名存实亡的流亡政权。我认为维基百科应该是一个记录史实的网站,而不是一个“弄虚作假的”网站,所以希望管理员把中国历史的中华民国那项的“从1912至现在”改为“从1912到1949年”因为中华民国从1949起就已成为了流亡政权,并且,现在的那项去掉“中华民国”。即使你们不敢删,13.9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也会借你胆子删的!!!
- 如果说“中华民国”(台当局),叫“名亡实存”可能更好些,你要知道什么才叫流亡政权……“‘民国政府’(台当局)目前仍实际管辖台澎金马地区”,这就是史实。另,请在发言后签名。 --L TruthSon(留言) 2012年7月30日 (一) 05:17 (UTC)
- 一个应该考虑的规则是Wikipedia:避免使用的字词#海峡两岸政治中提到的:
- “同样地,如果用‘中华民国’一词来描述欲撰写的内容较为准确的话,‘台湾’一词也不应使用,特别是在命名与中华民国政府、法律或政治有关的条目时。为了维护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对于现存于台湾的统独之争,我们仅以现实上存在的政府名称来称呼现实统治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的政府。”
- “台湾不应被叙述为一个独立国家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份,而较适合被视为中华民国一部份。当需要提及台湾政治实况时,理应加上注释有关台湾的复杂情况。所以,‘台湾’一词较只用作提及本岛或中华民国台湾省。进一步来说,由于‘台湾省’一词可能含侮辱性,所以应该只在特别地提及其省份本身时才被使用。”
- 以上。原文引用,不代表本人意见。(匿了……)--2012年7月30日 (一) 07:58 (UTC)
中國夏商周朝代的人還沒死[编辑]
中國夏商周朝代的人還沒死,所以商朝皇族皇室成員不承認元朝歷史和清朝歷史是中國史的一部分,亂編亂寫只會誤導視聽,中國史從古至今就沒有元朝歷史和清朝歷史,只有日本史和越南史,中華民國在1949年就亡國,這是不可抹滅的歷史.
商朝没有皇帝,因而不存在“皇族”“皇室”。元、清自古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24史里都有《元史》。目前--实际统治台澎金马地区…… 同志,中立的观点是维基百科的特色之一。虽然我也是大陆的…… 另外,请在发言后签名。 --L TruthSon(留言) 2012年7月24日 (二) 06:23 (UTC)
可以有两个中国历史导航模板[编辑]
首先,中国历史并不仅指汉族历史,或中原王朝历史,抑或中国本部历史。中国历史指全中国的历史,包括以汉族为主的东部和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边疆地区。
中国历史地理学中一般以1820年清朝地图地理范围内的地方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范围。因此中国历史至少得是指先在我国境内的历史(包括台湾等未实际控制的领土)。也就是说中国历史包括中原王朝历史和边疆各少数民族历史。
因此,可以有两个历史导航模板,一个是现在维基百科中使用的仅有传统中国中原王朝历史的导航模板,与此同时,可以再制作一个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历史的导航模板。这样以来,两者可以互相补充。只有中原王朝的模板比较简明,可以了解中国历史大势。带有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模板虽然可能会很宽,但是它的特点是详尽,并且这个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历史的模板才是真正的中国历史导航模板。
当今两个政权的链接指向历史条目[编辑]
参考英语、西班牙语版的做法,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華民國”(臺灣)的链接分别指向了历史条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以及中華民國歷史(台灣歷史)。--Shibo77 2012年12月9日 (日) 01:32 (UTC)
讨论清楚再改不迟。
“条目本身就含有历史”这个同样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两个条目,至于模版是放在哪个部分并不是固定的,有必要的话可以添加进两个条目之中。看看其他人的意见,如果都认为你的做法合适,我没意见。--Aronlee90(留言) 2012年12月16日 (日) 10:51 (UTC)
- 就是说唐朝、宋朝这类历史国家只有唐朝、宋朝条目,没有单独的唐朝历史、宋朝历史条目。而当今的两个“现存国家”,维基上有国家条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也有历史条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华民国历史)。而我认为后者,历史条目注重讲述历史,所以放在这个历史模板当中更为妥当。两个国家条目本身也没有这个{{中国历史}}模板,反而两个历史条目倒是有这个模板。好比中国政治、中国人口、中国航天、中国军事什么的模板不会连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而要连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中国航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等。大家意见如何?--Shibo77 2012年12月16日 (日) 11:08 (UTC)
- 同意楼上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2年12月16日 (日) 11:33 (UTC)
- 可以接受--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2年12月16日 (日) 12:32 (UTC)
两个china 政权 我做了如下更改[编辑]
第一 “中华民国1912-1949 ” 主要指的是 中华民国 北洋和国府 时期。。。。 中华民国(台湾)1949至今 是指 中华民国台湾时期。。。。
“中华民国1912至1949 ” 链接到 中华民国历史。、。。。。 “中华民国(台湾)1949至今 ” 链接到 中华民国词条下的政府迁台。。。。
第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 主要说明 实际控制 大陆 和 “中华民国(台湾)1949至今 ”中华民国控制的台湾 对应 ——-——Maibu123(留言) 2013年4月7日 (日) 14:36 (UTC)
- 我做了回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这是两个政权。共和国不仅是大陆还包括港澳以及未实际控制的台澎金马、南沙、藏南等地区,迁台后的中華民國板块后面注加“(台灣)”,是因为那边官方有这种做法,不是来说明中华民国实际控制台湾,而大陆这边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这种做法,也不必特意注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大陆。--Shibo77 2013年4月13日 (六) 03:35 (UTC)
三国时期的时间明显错误[编辑]
魏国和吴国的时间恰好弄反了,魏国220年代汉,265年禅让于晋;吴国229年称帝,280年亡国于晋。
- 不好意思,是我为了表明孙吴是南方政权,是东晋、南朝的先驱而与曹魏调换,结果忘记改时间了,现在已经改过来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5月18日 (六) 10:40 (UTC)
请注意对本模板的修改[编辑]
在互助客棧也有討論,歡迎關注--118.165.160.133(留言) 2013年6月8日 (六) 02:13 (UTC)
本人花了好长时间,考虑到每个政权时间的长短、疆域大小的情况下对本模板进行了大规模修订,相信比原版更加清晰。请勿随便回退,谢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5月19日 (日) 04:31 (UTC)
你的 这样排法 太杂了! 而且 关于唐朝 的 那行本身就有问题。。。 所以 恢复 以前的 排法——————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2日 (日) 01:16 (UTC)
而且你的排法 把朝代(比如晋朝,三国,周代,汉朝)放到右边 ,我觉得 不好 , 不利于阅读!!! 我们 一般都说朝代 至于 一个朝代内的政权很少人会去调查,所以 朝代应该放在 利于阅读的位置!!! 因为我们 是从左往右阅读的,所以放在左边利于阅读!!! 因此 朝代应该放在左边!!!——————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2日 (日) 01:24 (UTC)

- 你觉得有问题那是你的事,这个模板改动后有好多天了,就你一个人有异议,其他人都没有大的异议。——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2日 (日) 01:50 (UTC)
- 我也覺得應該恢復左邊的排法,現在的排法比較複雜。我想,要確認大家有沒有異議,應該是放在互助客棧討論後才能確定--210.59.207.109(留言) 2013年6月5日 (三) 10:33 (UTC)
相信比原版更加清晰?我看了半天都不觉得这版本有什么清晰的,反而比以前更复杂。苏州君竟然说出“请勿随便回退”这种口气,难道维基成了你自家的后院,不允许别人修改?还说“这个模板改动后有好多天了,就你一个人有异议”,那你怎么不说以前的模板放了几年了,都没人提异议,就你一人认为需要修改呢?真是可笑。--DeBit(留言) 2013年6月7日 (五) 11:19 (UTC)
- 这模板放了几年没有异议?那怎么之前这么多争议?另外请注意你说话的语气。——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7日 (五) 12:26 (UTC)
- 近几年的争议都是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台湾)的写法,而认为整个模版结构要重写的,惟阁下一人而已。--DeBit(留言) 2013年6月7日 (五) 13:06 (UTC)
- 其实结构也没有多大变化,还是原版的基础。——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7日 (五) 13:27 (UTC)
- 既然沒有多大變化,現在這個版本也有三個人反對了。如果這兩天內沒有人支持,希望能換回原版--118.165.160.133(留言) 2013年6月8日 (六) 02:04 (UTC)
- 其实结构也没有多大变化,还是原版的基础。——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7日 (五) 13:27 (UTC)
- 近几年的争议都是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台湾)的写法,而认为整个模版结构要重写的,惟阁下一人而已。--DeBit(留言) 2013年6月7日 (五) 13:06 (UTC)
蘇州宇文宙武 , 你 这人 犯众怒了。。。。 自以为是 。。。。 看来 我说的没错 , 你的排法确实是 很复杂 不利于阅读。。。。。特别是 你关于 朝代 放右边的 做法 确实 是不利于阅读。。。。。。 希望 你能 改回去!!! ————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1日 (二) 03:47 (UTC)
(※)注意鉴于 蘇州宇文宙武那版 中国历史模块争议很大,所以 暂时拟回到 蘇州宇文宙武 那版之前 的 “原版中国历史模板”( 2013年4月21日 (日) 07:05 Patvoiiage 版本)!!! 等讨论结束得出正式结果后 ,在修改 中国历史模版!————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6日 (日) 04:09 (UTC)
- 再次警告你不要考验我的耐性,否则你将再次被封禁。你如果有理,要这么多叹号干什么,你懂不懂礼仪,不知道叹号很失礼吗?——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6日 (日) 05:05 (UTC)
(※)注意 ,感叹号 是失礼的????叹号一点不失礼!(假如失礼,还要叹号干嘛!?) ,还有假如感叹号 是失礼的,那请问 , 你对我说的 :“你觉得有问题那是你的事,这个模板改动后有好多天了,就你一个人有异议,其他人都没有大的异议。” 是不是更加失礼呢?, 还封禁我? 呵呵 维基百科是 你家开的?——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6日 (日) 05:12 (UTC)
我已经说了,加感叹号 怎么失礼了呢? 加感叹号很正常! 而你 才是真正的 恶语伤人! 你的名言:“你觉得有问题那是你的事,这个模板改动后有好多天了,就你一个人有异议,其他人都没有大的异议。” ,是我见到过最搞笑的立场。。。(还有告诉你,我说:“鉴于 蘇州宇文宙武那版 中国历史模块争议很大,所以 暂时拟回到 蘇州宇文宙武 那版之前 的 “原版中国历史模板”( 2013年4月21日 (日) 07:05 Patvoiiage 版本)!!!” 有对你失礼吗? 我只是强调现实而已! 现在 就是因为有很大争议所以 现在 在 这里讨论啊,而且很多人的观点都和你不同,我说的有错吗?——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6日 (日) 05:24 (UTC)
- 正在讨论中,你来这一出,不是失礼是什么?我什么时候对你恶语相向过?叹号表示语气激烈,你对一个人说话加那么多叹号(不止一个),你竟然认为不失礼?——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6日 (日) 05:39 (UTC)
蘇州宇文宙武对我说:”你因为发动编辑战被封禁也不是第一次了,还用我帮你数一下吗?”, 我答:你私自大规模更改“中国历史模板” 结果是,第一你的版本把朝代放右边不符合阅读,第二加上疆域 使图复杂!第三更何况就是你所说的用区块大小来表示疆域,你图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 所以 我修改你 的版本, 但是呢 , 你为了支持你所做的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观点所,所以又回退我的观点!因此爆发编辑战。。。 但是由于我只是新手,所以不懂运用规则,所以 我被封禁!!! 说到底 还是你的问题--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6日 (日) 05:41 (UTC)
Template:中国历史的修改[编辑]
{{中国历史/原版}} | {{中国历史/20130602}} |
{{中国历史}}模板的编辑战又爆发了。不过这次和近代史争议无关。蘇州宇文宙武说自己“考虑每个政权时间的长短、疆域大小的情况下对本模板进行了大规模修订”,“比原版更加清晰”。然而实际上模板变得更加复杂,宽度也增加。
新模板的主要特点,就是反映所谓的疆域大小。于是就出现了不少怪异现象,比如:春秋战国把东周挤到旁边;魏、蜀、吴宽度不同,效果怪异;南北朝的宋、齐、梁、陈变成梯形,朝代相互镶嵌,看起来比较混乱;中华民国(台湾)蜗居一角;等等。而且,朝代名称(周朝、汉朝、三国、晋、南北朝等)都放到右边,也不合从左到右阅读的习惯。
目前至少有一位台湾和一位大陆的编者提出了异议。请各位讨论一下该模板如何修订。左为原版,右为新版。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DeBit(對話|貢獻)於2013年6月7日 (五) 12:12加入。
- 原版比现在的版本要宽而不是反过来,大家都能看到。要说复杂,同样的朝鲜历史模板比这个还要复杂呢,我泱泱中华就这么点就复杂了?那干脆不要模板算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7日 (五) 12:21 (UTC)
- 1024X768的表示看不出来任何区别……--ALIEN(留言) 2013年6月7日 (五) 14:16 (UTC)
- 感觉两者的分别主要在于格式,希望整合一下以解决分歧。--Gakmo(留言) 2013年6月7日 (五) 16:45 (UTC)
- 其实,不是不可以把汉朝、南北朝等大时代放到左边,但我不会弄(其实对排版不在行)。如果可以保持现在添加的内容,又把大时代移回左边,相信就没什么争议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8日 (六) 08:23 (UTC)
- 大家好,建議可以去看宋朝條目。我的是1920x1080,換成新版後,內容更複雜,必須要調寬模板才行。這次改版也只是將朝代名改到右邊,並將部分朝代相互镶嵌,沒有多大意義,反而失去簡潔易懂的特色。現在有三個反對者了,希望大家能救救這個模板--118.165.160.133(留言) 2013年6月8日 (六) 02:12 (UTC)
- 而且蘇州君的說法讓我百思不解。我複製他的說法讓大家看看:
- 「你覺得有問題那是你的事,這個模板改動後有好多天了,就你一個人有異議,其他人都沒有大的異議。」
- 我也覺得舊版用了好幾年了,格式也沒被大改吧,都沒人提異議。他這樣一改就三個人反對了。所以,可以請他想一想嗎?--118.165.160.133(留言) 2013年6月8日 (六) 02:19 (UTC)
- 用了几年不改不代表就一定好,现在如果有更好的当然用更好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8日 (六) 08:23 (UTC)
- 感觉两者的分别主要在于格式,希望整合一下以解决分歧。--Gakmo(留言) 2013年6月7日 (五) 16:45 (UTC)
上面已经说的清楚了,你不愿意接受而已。本模板的主要功能是表明历史朝代更替顺序。至于疆域大小,通过历史地图则表示得更为清楚,不应该是本模板的主要功能。为了表示疆域大小,导致朝代相互镶嵌,模板变宽,且失去了简洁易懂的特色。读者如果未经提示,恐怕也难以得出“北朝的疆域相当于曹魏而非蜀汉和孙吴”之类的结论。因此提出修改意见如下:
- 整个模版的方位应为左侧为南,右侧为北,较符合读图习惯。
- 唐朝及之前采用原版的排法,但如果要兼顾整个模板的方位,魏、蜀、吴的顺序可变为蜀、吴、魏。
- 为表示唐、定难军、西夏的承继关系,将原版五代十国的宽度减小并使西夏和唐相连即可。
- 大的朝代应放在左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台湾)宽度宜相等,避免争议。用疆域大小来分宽度就会产生弊端。
--DeBit(留言) 2013年6月8日 (六) 16:17 (UTC)
- 请做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另外,既然你说要兼顾整个模板的方位,那就不能不考虑疆域变化和承继关系。比如原版北朝比南朝大,而北朝应该完全继承曹魏(北魏又叫后魏)。南朝那个梯形确实不太美观,但那也只是极少数例子而已。一定有更好的办法既能兼顾各政权的继承关系和疆域大小又能不变宽的。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台湾)宽度宜相等,避免争议”的观点本来就不符合事实,本来就不对称的对比,做成一样宽,觉得合适吗?——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8日 (六) 16:39 (UTC)
- 我认为本来就不应该反映疆域大小,那么方位也可以免了。另外原版的用色也反映了承继关系,如曹魏和北魏颜色一致,唐和西夏颜色一致。总之,为了表示疆域而将模模板复杂化,不太值得。--DeBit(留言) 2013年6月9日 (日) 02:12 (UTC)
- 製圖請回歸歷史製圖GIS等專業,可參考哈佛、中研院或大陸其他主要科研單位的資料及圖,必要時提供Shapefile來源名稱、圖資料來源、及參考資料來源。--(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6月8日 (六) 07:55 (UTC)
- 把项目的左右挪动有什么意义啊。乌拉跨氪 2013年6月8日 (六) 08:54 (UTC)
没必要做的修改就不要做了吧,像我这样的新手看得眼疼。--冬菇蚝油捞面(留言) 2013年6月8日 (六) 17:46 (UTC)
提醒提案者,此類模版主要是導航性質navigation,而並非infographics,若您要以您的創意製圖(如彊域大小對映圖示大小,還要突顯繼承關係),那麼就有原創研究的問題。記得模板也要有可靠來源支持,如乌拉跨氪在其他導航模版中的討論所要求的。--(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6月9日 (日) 07:25 (UTC)
强烈建议 “中国历史”模块 恢复 以前的 版本!!!! 蘇州宇文宙武修改的新版本 把 朝代放右边的做法 不利于阅读,朝代应该放在左边利于阅读(因为我们 一般都说朝代 至于 一个朝代内的政权很少人会去调查,所以 朝代应该放在 利于阅读的位置!!! 又因为我们 是从左往右阅读的,所以放在左边利于阅读!!!综上所述, 朝代应该放在左边!!!) 其次 蘇州宇文宙武修改的新版本中 关于唐朝 的 那行本身就有问题。。。 所以 恢复 以前的 排法!!!!我支持恢复以前的版本,即恢复{{中国历史/原版}}——————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1日 (二) 04:13 (UTC)
- 我也建議恢復原版,不如發起投票吧--118.165.166.66(留言) 2013年6月11日 (二) 17:56 (UTC)
(※)注意,投票不能代替討論,請在下方討論區對模板細節進行討論,以達成共識--Gakmo(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10:37 (UTC)
整合[编辑]
已把最頂的兩個版本做了整合如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0所示。支持使用較窄版本,主要改良是把連結擴大了,方便用戶點閱。請討論,謝謝。--Gakmo(留言) 2013年6月11日 (二) 04:17 (UTC)
投票[编辑]
原版[编辑]
{{中国历史/原版}}
- (+)支持--(我支持原版,当然 Gakmo 搞的“整合版”也不错, 我也支持。。。。 至于“蘇州版”也就是新版 ,我完全不赞同。。。)————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01:51 (UTC)
- (-)反对:不要动不动就投票,我的版本也不是最终版,现在投票有什么意思?——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2日 (三) 02:30 (UTC)
- 讓大家決定用哪一版,畢竟維基百科是大家的,不是一個人的。另外,請選你想要的版本,而不是反對別人的版本--118.165.177.18(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03:18 (UTC)
- 共识不是靠投票决定的,现在不是不能达成共识,但你直接开投票,放弃达成共识的机会,我也可以选择无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2日 (三) 05:03 (UTC)
- 另外请注意,即使真的开始投票,你这个ip也没有资格投票。——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2日 (三) 05:06 (UTC)
- 蘇州宇文宙武你的原话:「你覺得有問題那是你的事,這個模板改動後有好多天了,就你一個人有異議,其他人都沒有大的異議。」。。。。 现在 大家很多有不赞同你的版本,这样难道还不可以投票表决吗?——————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05:08 (UTC)
- 蘇州宇文宙武 你说IP 不可以投票? IP都可以编辑 ,为啥不可以投票、? 哪条规定 说不可以的呢? ————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05:14 (UTC)
- 见Wikipedia:投票#投票资格,另外你四处拉票,有干扰投票结果之嫌。——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2日 (三) 05:16 (UTC)
- 我在其他维基人的讨论界面 留言 希望 他们 参与投票 , 我并没有留言说希望他们 “投原版” ,何来拉票一说??希望你不要造谣了。。——————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05:20 (UTC)
- Wikipedia:拉票的定义,并不是说你没有让他们投哪个方案就不是拉票,他们看到后自然会过来,另外请注意文明礼仪。——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2日 (三) 05:23 (UTC)
- 希望 你认真看维基百科的规定,Wikipedia:投票#投票资格里面写的清清楚楚:“ 謹記在每個投票或討論後,加上簽名「--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05:50 (UTC)」,否則可當作選票無效。” 其中维基百科:签名里写的明明白白:“如果您沒有登入,以上的簽名方法會使用你的IP位址作為用戶名。(您註冊了維基百科就不會有IP位址的私隱問題)。如果您希望保持匿名,請您考慮以“無名氏”或其他假名作為您的署名,並且加上5個~留下發表時間。然而,您的IP仍然可以通过页面历史查询到。”。。。。 说明 IP 完全可以参与 投票!!!————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05:28 (UTC)
- 讓大家決定用哪一版,畢竟維基百科是大家的,不是一個人的。另外,請選你想要的版本,而不是反對別人的版本--118.165.177.18(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03:18 (UTC)
- (+)支持--Shibo77 2013年6月12日 (三) 04:24 (UTC)
- (+)支持:在幾個版本中最簡潔。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3年6月12日 (三) 05:41 (UTC)
- (!)意見:请不要随便删除他人留言,还是你想掩饰什么?非确定用户虽然没有资格投票,但意见仍可供参考。——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2日 (三) 06:13 (UTC)
蘇州版[编辑]
{{中国历史}} 各位,请注意这不是我想的最终版本,我只不过不会排版,如果会的话,会把大时代都移回左边的。而且我也不支持在仍可以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急于开投票,投票并不能代替共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2日 (三) 06:14 (UTC)
- (+)支持——立足东方(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03:32 (UTC)
- (+)支持——Outlookxp(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05:56 (UTC)
- (+)支持--CHEM.is.TRY 2013年6月12日 (三) 08:35 (UTC)
Gakmo版[编辑]
- 难以分出优劣, 但是我有倾向于令人看着更加整洁的原始版本和此Gakmo版本. 疆域大小反映在面积上的做法只能做到定性不定量, 横向不纵向, 所以虽然是很有创意的想法但是我不支持. Bluedeck 2013年6月12日 (三) 04:02 (UTC)
- (+)支持,这个很清洁!--Shibo77 2013年6月12日 (三) 04:25 (UTC)
- (-)反对,洞穿版面,怎么长的侧导航建议开折叠——Sakamotosan 2013年6月12日 (三) 10:07 (UTC)
(※)注意,各版本仍有改善空間,不是最終版本,不應在此時投票。況且,投票不能取代討論,建議大家針對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進行討論。--Gakmo(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10:28 (UTC)
討論區[编辑]
(!)意見,个人感觉还是原版或Gakmo的整合版本比较好,希望无论最后选择哪个版本都不要丢失模板的折叠隐藏功能。建议导航模板尽量简洁,目的在于提供链接,将读者导航到相关条目,深入阅读,像辽朝这种有争议的一些终始年代等类似问题最好就挑一种说法:“916–1125” 或者是 “907–1125”,“907–916–1125”不太好。一些前后延续的政权如西梁、代国、定难军,甚至西楚、玄汉、赤眉汉等实际没什么必要列得那么详细。要太详细的那就盛不下了:1、2。赞成省略“朝”字(清朝→清)。--Shibo77 2013年6月12日 (三) 04:40 (UTC)
- 原版和Gakmo版差别不大,而且Gamko版还对链接做出了改良,效果好一些。如果要选择的话就在Gakmo版和苏州版里选吧。折叠隐藏功能肯定不会丢掉,只不过现在为了展示方便没有折叠而已。--DeBit(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11:00 (UTC)
- 都还未定型。——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2日 (三) 11:03 (UTC)
(!)意見,模板應盡量簡潔,不知大家能否接受類似這個的款式--Gakmo(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10:56 (UTC)
- 我也觉得把起始年份去掉比较好,省得争议。不过大体上的框架还是中文版较好。——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2日 (三) 11:03 (UTC)
- 如果將各朝代的疆域變化反映到列表上,這樣會比較雜亂。現在這樣比較精簡明瞭。唐朝部分,建議寫含武周就好,重複兩次唐朝比較多餘。希望蘇州宇文宙武能尊重我,不要回退我的部分。--118.165.177.18(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15:00 (UTC)
(!)意見:不赞同将起止年份去掉。毕竟作为历史条目,朝代的起止时间是比较重要的信息,至少比疆域大小更重要。为了减小宽度而将时间全部去掉,颇有因噎废食的味道。--2013年6月12日 (三) 16:16 (UTC)
- 模板的目的是导航,想要知道起止时间只要点条目就行了。再说,很多朝代的起止还有争议,所以去掉较好。——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2日 (三) 17:28 (UTC)
(※)注意,與此版本比較,分歧在於「唐朝」的處理,希望能在此解決。--Gakmo(留言) 2013年6月12日 (三) 15:45 (UTC)
- 唐朝和武周的排版只是小事,但那个Ip的其他改动将本来很协调的各个政权的分布变得很离谱。——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2日 (三) 16:07 (UTC)
- 把年份区间去掉是重大的变更,是否有不同意见。其次,我不赞成以疆域面积决定模板内面积,这不是地图,没有必要,也体现不出疆域的具体差异。乌拉跨氪 2013年6月12日 (三) 16:18 (UTC)
- 我还是觉得疆域排版得这么详细没有必要,而且主观地说,感觉乱。终始年代可有可无,我个人不在乎。这是一个导航模板,不是一个条目,以后有兴趣可以做个详细的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轴之类的条目。这种模板做得太详细了、内容太多了,那么等待的只能是长期的编辑战。几个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链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链接到[[中華民國歷史|中華民國]],先前在模板的讨论页讨论过;中華民國1949年以后部分加上(台灣),为此打过多次编辑战;三国、吳、蜀、魏希望可以等宽显示;简化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部分(也就是“时代:南朝:北朝”三项等宽);唐分两段很别扭,导航模板提供一个链接就足够了,没必要重复显示;(定难军)没什么意义,建议省略;(后梁)、(定难军)、(西辽)显示不佳。--Shibo77 2013年6月13日 (四) 01:47 (UTC)
- 在中国历史模板上加上地方史是不可接受的,现在这样的排版本身就是为了避免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链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链接到[[中華民國歷史|中華民國]],这个没有问题;唐朝的特殊情况就是分成两段,这是事实;(定难军)当然有意义,这是西夏的前身,否则按照年份西夏建国要在宋以后,这样排版就出现问题了;(后梁)、(定难军)、(西辽)显示不佳?我这里还好啦。——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3日 (四) 02:46 (UTC)
- 做了一个{{灰色字体版}}。唐朝中间的武周提供个链接就够了,没有必要计较历史事实而刻意要求反映在模板当中,重复显示唐朝链接。我这边(定难军)、(西辽)显示得歪斜。作为导航模板,朝代的兴亡年代、疆域没必要分得太细。金1115比南宋早,我们还是可以将两者对齐。1206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我们还是可以把大蒙古国放在宋、夏、金之后。明/南明、后金/清、陈/隋、十六国/南北朝等等同理。--Shibo77 2013年6月13日 (四) 03:45 (UTC)
- 再说一遍,把台湾史放在中国史模板中是不可接受的。另外,定难军及西夏非继承自五代十国,而是唐朝。至于重复显示,这没有什么,本来就是这样的,亡国又复国。这里的大小不但反映出政权的疆域,还反映出政权的承继关系和实力变化,我认为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没有到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程度。不过灰体字的提法还是比较好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3日 (四) 04:31 (UTC)
- 既然要簡潔,其實不需要秀疆域變化,蘇州宇文宙武,你可以退掉別人的內容,但是別人改的你就不要,這樣做是霸道的行為,請不要回退我的編益--118.165.163.200(留言) 2013年6月13日 (四) 12:57 (UTC)
- 没打算涉入讨论,但那是苏州给各讨论者看效果用的模版,为何反复在其上强加自己的意见?觉得自己的意见很重要,OK,自己另外做,你的作为根本就是篡改他人意见,几乎无异于破坏。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13日 (四) 13:29 (UTC)
- 既然要簡潔,其實不需要秀疆域變化,蘇州宇文宙武,你可以退掉別人的內容,但是別人改的你就不要,這樣做是霸道的行為,請不要回退我的編益--118.165.163.200(留言) 2013年6月13日 (四) 12:57 (UTC)
- 再说一遍,把台湾史放在中国史模板中是不可接受的。另外,定难军及西夏非继承自五代十国,而是唐朝。至于重复显示,这没有什么,本来就是这样的,亡国又复国。这里的大小不但反映出政权的疆域,还反映出政权的承继关系和实力变化,我认为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没有到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程度。不过灰体字的提法还是比较好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3日 (四) 04:31 (UTC)
- 做了一个{{灰色字体版}}。唐朝中间的武周提供个链接就够了,没有必要计较历史事实而刻意要求反映在模板当中,重复显示唐朝链接。我这边(定难军)、(西辽)显示得歪斜。作为导航模板,朝代的兴亡年代、疆域没必要分得太细。金1115比南宋早,我们还是可以将两者对齐。1206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我们还是可以把大蒙古国放在宋、夏、金之后。明/南明、后金/清、陈/隋、十六国/南北朝等等同理。--Shibo77 2013年6月13日 (四) 03:45 (UTC)
- 在中国历史模板上加上地方史是不可接受的,现在这样的排版本身就是为了避免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链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链接到[[中華民國歷史|中華民國]],这个没有问题;唐朝的特殊情况就是分成两段,这是事实;(定难军)当然有意义,这是西夏的前身,否则按照年份西夏建国要在宋以后,这样排版就出现问题了;(后梁)、(定难军)、(西辽)显示不佳?我这里还好啦。——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3日 (四) 02:46 (UTC)
- (!)意見:我也是覺得原版或Gakmo整合版的比較好。至於最後一個欄位,我是認為(台灣)有標註的必要,畢竟國共內戰後的中華民國立國於台灣,與國共內戰前的中華民國是有差異的;至於(台灣)的內部鏈結就指向台灣戰後時期即可。—大摩—脳内活化中— 2013年6月14日 (五) 14:33 (UTC)
- 如何避免原創研究「導航模板」
導航模板的用處是結溝化按某種知識分類體係的See Also參考。導航到其他條目(或潛在百科條目)才是重心。個人覺得根本上這個中國歷史模板的內容和結構「不足以」反映中國歷史的相關知識體系,特別是中國歷史亦包括近年來興起的生態史、科技史、哲學史、性別史、移民史、東亞海洋史及上古史的一些內容及不同視角。現在討論的中國歷史模版內容,其實本質上是很片面的(王)朝代史,其知識體係根本為中国朝代條目和傳統王朝/朝代史學觀的特定觀點。雖然這觀點仍是中國歷史的重要一部份,但這東西的不足是明顯的。

若清楚的把問題區分開來成中國朝代史模板vs中國歷史模板,那麼避免原創研究的方法很簡單,採用已發表的觀點。中國朝代史的現代版本多,但大家可以至少就可靠來源中討論出一二兩爭議少的來說基礎,其實梁啟超做的東西還不錯,當時他做的排版亦有現代化的呈現方式考量,其他著名學者亦有發表中國朝代史的目錄、索引或年表,這都可以用來做為模板製作的基礎 。
中國歷史模板的話,則應該以中國歷史百科及學術專書的方式去包含所有中國歷史的應該有的條目,包括科技史、文化史、貿易史、移民史、生態史等等的系統化知識。編年史和朝代史雖然是重要,但不是全部。導航模板也因此更應該把可靠來源的知識的具象系統包括並呈現,出發點應該是,「這個導航模板如何有層次地介紹維基百科中已有且應有的條目內容?」中國朝代史只是其中之一,而一次把所有的朝代不分層次的放在中國歷史的模版中,則不是一個好作法。--(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的hanteng✉) 2013年6月13日 (四) 15:18 (UTC)
关于疆域的问题,我觉得苏州版的梯形过于极端了。比如,南中国与北中国并非面积相等,而是前者更大;孙吴也明显要比蜀汉大。类似的细节很多,与其一点点矫正,不如直接舍弃,让读者直接看地图。(然而,如果一定要表示疆域的话,我支持将49年后的中华民国缩小,因为疆域比南北朝时候的南朝小得多才是事实。)苏州版的定难军、西辽显示确实不佳,用灰色字体好多了。另外,还是希望能把年份标出,就算宽一点也没关系。--尖尖的鹿角(留言) 2013年6月14日 (五) 12:33 (UTC)
- 确实,南北朝时期大部分时间里南方比北方面积大,但实力对比又是另一码事,基本上以北方占据主动,而且后期也是由北方统一了南方。现在定难军、西辽等已经参考了灰体字模式,相信没有显示问题了。就算是舍弃疆域觉得面积的做法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南北朝的分裂就不能很好地展示出来,让人一看以为分裂前的北朝比南朝强大太多呢。现在这样大致地按照政权实力的大小决定面积大小,我认为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各政权实力的消长,东周时期周天子蜷缩于洛阳一隅、诸侯坐大,三国曹魏的实力能够抵御住吴、汉两国的进攻,南朝陈、南宋的没落,北周、金朝的崛起都能很好地表现出来。年份的话再议吧。——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4日 (五) 13:50 (UTC)
- 我也觉得不要把年份去掉比较好。乌拉跨氪 2013年6月14日 (五) 16:32 (UTC)
(!)意見, 蘇州宇文宙武做的模板中出现“两个唐朝中间夹杂着武周”, 我觉得这是很有问题的,我认为: 武周之于唐朝,就相当于 中华帝国之于中华民国。武则天改国号建立武周,后又改回唐朝,这个行为和 袁世凯改国号建立中华帝国, 之后又改回中华民国,一个道理!!! 既然 没有出现“两个中华民国夹杂着 中华帝国” 当然 也就没有必要 出现“两个唐朝夹杂着一个武周”——————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5日 (六) 11:39 (UTC)
(!)意見,我觉得 “中国历史模板” 应该以时间区分为主,疆域区分为辅!!! 因为既然是 历史模块 , 当然 要有 相应的 朝代时间间隔(或历史上的政权时间间隔), 当然假如 在差不多 同一历史时期 ,有很多个割据政权, 这样 我们也应该给出一定的区块大小来表示各割据政权 的势力范围的大小!!!( 我 觉得 49年后的 中华民国区块应该小于同时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区块)————————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5日 (六) 11:47 (UTC)
(!)意見,还有我 要说的是 我虽然支持 “中国历史模板” 应该以时间区分为主,疆域区分为辅! ,但是我完全 不赞同 蘇州宇文宙武 的版本
![]() 中国历史系列條目 | |||||||||
---|---|---|---|---|---|---|---|---|---|
舊石器時代 | 史 前 時 代 | ||||||||
中石器時代 | |||||||||
新石器時代 | |||||||||
黄河文化 | 長江文化 | ||||||||
传说時代 (三皇五帝) | |||||||||
夏 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 |||||||||
商 约前17世纪–约前11世纪 | |||||||||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 |
周 前11世紀 | 前256 | ||||||||
东周 前770 | 前256 |
春秋 前770–前476 | ||||||||
戰國 前476–前221 | |||||||||
秦 前221–前207 (西楚 前206–前202) | |||||||||
西汉 前202–9 |
汉 前202 | 220 | ||||||||
新 9–23 | |||||||||
(玄漢 23–25) 东汉 25–220 | |||||||||
魏 220–266 | 蜀 221–263 |
吳 222–280 |
三国 220–280 | ||||||
西晋 266–316 | 晋 266–420 | ||||||||
十六国 304–439 |
东晋 317–420 | ||||||||
北魏 386–534 |
宋 420–479 | 南 北 朝 420 | 589 | |||||||
齐 479–502 | |||||||||
东魏 534–550 |
西魏 535–557 | 梁 502–557 (后梁 555–587) | |||||||
北齐 550–577 |
北周 557–581 | 陳 557–589 | |||||||
隋 581–619 | |||||||||
唐 618–705 (武周 690–705) 唐 705–907 | |||||||||
(定难军 881–982) 西夏 990– 1038–1227 |
辽/契丹 907–916–1125 (西辽 1124–1218) |
五代十国 907–979 | |||||||
北宋 960–1127 |
宋 960 | 1279 | ||||||||
金 1115–1234 |
南宋 1127–1279 | ||||||||
(大蒙古國 1206–1271) 元 1271–1368 (北元 1368–1388) | |||||||||
明 1368–1644 (南明 1644–1662) | |||||||||
(後金 1616–1636) 清 1636–1912 | |||||||||
中華民國 1912–194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
中華民國 1949至今 | ||||||||
!!! 因为蘇州宇文宙武 他用所谓的政权疆域来划分区块大小 ,简直是瞎画!!!他画的完全 不符合历史事实!!!!按照 蘇州宇文宙武 的版本, 北魏的区块 比宋 区块大, 表示北魏 疆域比宋大, 但是 历史事实 是 北魏的疆域比宋小啊。按照 蘇州宇文宙武 的版本, 北魏的区块 比齐 区块大, 表示北魏 疆域比齐 大, 但是 历史事实 是 北魏的疆域比齐稍微小一点!!!!按照 蘇州宇文宙武 的版本, 西魏的区块 比同时期的梁和东魏 区块大, 表示北魏 疆域比梁和东魏大, 但是 历史事实 是 西魏的疆域和东魏面积差不多, 并且 西魏面积明显小于同时期的梁!!!按照 蘇州宇文宙武 的版本, 北周的区块 比同时期的北齐和陈 区块大, 表示北周 疆域比陈和北齐大, 但是 历史事实 是 着三者的面积差不多(只是稍微大一点而已)!!!按照 蘇州宇文宙武 的版本,十六国的区块 比东晋 区块大很多, 表示十六国区域 比东晋 大很多, 但是 历史事实 是十六国和东晋 面积差不多,参见五胡十六国 !!! 最后希望 蘇州宇文宙武 帮忙重新 做一个 以“时间区分为主,疆域区分为辅”的“中国历史模板”!!!希望 在 原版上面 对 比如南北朝和 晋朝进行修改!!!(最后关于49年后的 中华民国区块应该小于同时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区块,和 西夏 政权 按照你的观点修改)(我不会修改 ,只能提建议,希望 蘇州宇文宙武 帮忙重新 做一个 !!!!) ————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5日 (六) 12:44 (UTC)
- 幫忙排版--118.165.166.176(留言) 2013年6月16日 (日) 04:40 (UTC)
- 你的反射弧真长,这个版本早就放弃了。另外,建议不要这么多叹号和加粗,我们都能看见,不用你加叹号和加粗。——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5日 (六) 12:59 (UTC)
- 本来不想插手,结果又一个刷版狂。其他的都不用说,“武周之于唐朝,就相当于中华帝国之于中华民国”,持续十数年、切实接收唐朝全境且统治稳定的武周竟与连“半周年纪念”都没得做、成立不到一个月就被群婊的“中华帝国”是一个等级的,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有,再多的粗体大字也一样没有任何说服力。中二的夏天到了,有些事情的确开始预演了。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15日 (六) 13:25 (UTC)
(※)注意,鉴于 蘇州宇文宙武那版 中国历史模块争议很大,所以 暂时拟回到 蘇州宇文宙武 那版之前 的 “原版中国历史模板”( 2013年4月21日 (日) 07:05 Patvoiiage 版本)!!! 等讨论结束得出正式结果后 ,再修改 中国历史模版!————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6日 (日) 04:16 (UTC)
- 再次警告你不要考验我的耐性,否则你将再次被封禁。你如果有理,要这么多叹号干什么,你懂不懂礼仪,不知道叹号很失礼吗?——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6日 (日) 05:04 (UTC)
(※)注意 ,感叹号 是失礼的????叹号一点不失礼!(假如失礼,还要叹号干嘛!?) ,还有假如感叹号 是失礼的,那请问 ,蘇州宇文宙武 你对我说的 :“你觉得有问题那是你的事,这个模板改动后有好多天了,就你一个人有异议,其他人都没有大的异议。” 是不是更加失礼呢?, 还封禁我? 呵呵 维基百科是 你家开的?(还有告诉你,我说:“鉴于 蘇州宇文宙武那版 中国历史模块争议很大,所以 暂时拟回到 蘇州宇文宙武 那版之前 的 “原版中国历史模板”( 2013年4月21日 (日) 07:05 Patvoiiage 版本)!!!” 有对你失礼吗? 我只是强调现实而已! 现在 就是因为有很大争议所以 现在 在 这里讨论啊,而且很多人的观点都和你不同,我说的有错吗?——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6日 (日) 05:21 (UTC)
- 正在讨论中,你来这一出,不是失礼是什么?我什么时候对你恶语相向过?叹号表示语气激烈,你对一个人说话加那么多叹号(不止一个),你竟然认为不失礼?——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16日 (日) 05:41 (UTC)
(※)注意 ,首先我不觉得感叹号失礼, 其次 真正失礼的是你, 在讨论 本话题中第一个失礼的也是你! 你在中国历史模板的讨论界面 对我说的:“你觉得有问题那是你的事,这个模板改动后有好多天了,就你一个人有异议,其他人都没有大的异议。” ,这才是赤裸裸的对我的失礼, 你真会恶人先告状啊。。。————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6日 (日) 06:40 (UTC)
- 一個朝代的疆域變化會隨時間點而改變,有時候北魏比較大、有時候南朝宋比較大,這樣要怎麼真實反映到列表內呢?這個有必要性嗎?
- 中華民國遷加註台灣只是反映遷台之事,如果要改掉要不要和台灣維基人討論一下,而不是自行修改呢?
- 既然認為年代有所爭議,那也有爭議的疆域變化反而可以保留?
- 現在是不是都要遵循蘇州宇文宙武的框架(反映疆域變化、中華民國不能加(台灣)、不能加年代)才可以呢?
- --118.165.166.176(留言) 2013年6月16日 (日) 04:40 (UTC)
- 我的立场,第一:“中国历史模板” 应该以时间区分为主,疆域区分为辅!假如 时间区隔 和疆域区分一定要 选其一的话, 我会舍去疆域区分 ,选择时间区隔。。。 因为既然 是历史,所以 必须要有时间! ,第二:北周确实比北齊和陳大 ,我也是这样觉得的,但是大不了多少吧,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 在模板中把他的区块弄大吧(假如 面积稍微大一点的 也把他区块弄大,整个界面就太杂了)(只有当一政权的疆域拥有绝对最大的时候, 我们才给他区块弄大点)。第三 ,假如 用区块大小来分别各政权的疆域大小 ,这个界面 还是很杂的话, 我是 支持“原版”的也就是 目前 在 维基百科上的 那个中国历史模板!!! ————Maibu123 2013年6月17日 (一) 11:24 (UTC)
- 连续三个(!)意見和(※)注意,一大堆感叹号、粗体、大字,超长的刷版,更不用说发言中一堆空格,却自称“礼貌”,对,真是“礼貌”的扰乱。虽然说暑假不意外,一个个教写“耻”字也太过麻烦,只说一句:在说出某些话之前,先照顾自己的颜面吧——如果还有的话。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17日 (一) 11:42 (UTC)
- 楼上是苏州的水军吗?(对不起,有可能你会说我扣你帽子)首先我不觉得感叹号失礼, 其次 真正失礼的是 蘇州宇文宙武, 在讨论 本话题中第一个失礼的也是 蘇州宇文宙武! 蘇州宇文宙武在中国历史模板的讨论界面 对我说的:“你觉得有问题那是你的事,这个模板改动后有好多天了,就你一个人有异议,其他人都没有大的异议。” ,这才是赤裸裸的对我的失礼, 蘇州宇文宙武真会恶人先告状啊。。。——Maibu123 2013年6月17日 (一) 11:52 (UTC)
- OK,混乱版式不够,还混乱缩进,甚至出言不逊,既然毫无自知,WP:VIP见。比较搞笑的是,真是不痛不痒的道歉,颇有“对不起,你是傻X吗?”的感觉。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17日 (一) 12:10 (UTC)
- 一个编辑次数仅为200多次的用户说一个编辑近3000次的用户是水军……不懂规矩可以理解,但不是NC表现的理由。--CHEM.is.TRY 2013年6月17日 (一) 13:20 (UTC)
- 楼上是苏州的水军吗?(对不起,有可能你会说我扣你帽子)首先我不觉得感叹号失礼, 其次 真正失礼的是 蘇州宇文宙武, 在讨论 本话题中第一个失礼的也是 蘇州宇文宙武! 蘇州宇文宙武在中国历史模板的讨论界面 对我说的:“你觉得有问题那是你的事,这个模板改动后有好多天了,就你一个人有异议,其他人都没有大的异议。” ,这才是赤裸裸的对我的失礼, 蘇州宇文宙武真会恶人先告状啊。。。——Maibu123 2013年6月17日 (一) 11:52 (UTC)
- 所以大家有結論了嗎?--118.165.172.44(留言) 2013年6月17日 (一) 16:42 (UTC)
對於疆域,在導航圖中我認為是次要的資訊,不應該模糊最主要表達的資訊。有兩個方法可以表達疆域,又避免以面積表示疆域相對大小的問題:
- 統一顏色用法:例代最大疆域的朝代使用同一顏色,如紅色。
- 用 info bubble 或 fly-out 顯示一個小的疆域地圖,例如鼠標指到魏時,顯示魏蜀吳在中國地圖所占疆域。這個有些技術難度,不知維基是否支持。
Happyseeu(留言) 2013年6月20日 (四) 16:41 (UTC)
无关主题的情况总结[编辑]
我本该说过,我不想插手这个讨论。但可以说,本串很好地体现了讨论是怎样被扰乱的,值得加点笔墨。
一开始,虽然讨论里用词些许激烈,但至少讨论秩序“正常”,就像其他的讨论串一样,各方都有其支持者,而随着讨论的进行,几方也都有自行调整。
然后在讨论仍进行时,一个IP用户直接开投票。不懂得规定,讨论才到中途就开投票也就算了,但投票中不仅冒出了几个IP用户,甚至还有注册后2分钟就来投票的帐号(对,不大可能是独立“用户”——极可能是傀儡),于是场面一团混乱,直至Gakmo君叫停。当然,还有个IP用户反复篡改显示效果用模板,那就是后话了。
OK,好不容易回到正轨,随时间推移,讨论也有所进展,不过呢,神〇再度上场了。连续三个“意见”模板,一大堆感叹号、粗体、大字,混乱的图片,超长的刷版,更不用说发言中一堆空格,讨论的连续性一下玩完(可以仔细看看,刷版上下的讨论几乎连不起来,之前的讨论几乎白费)。然后几位表示反感,甚至提出抗议,有好点吗?没有,继续三个“建议”模板,配上一大堆问号和叹号,然后继续刷版。
我的确是看不下去。一开始没打算直接点出,但实在不知悔改,只能当头棒喝,又得到什么反应呢?混乱缩进+出言不逊——OK,至今没有任何处理。
这串的进展恰恰证明我之前提及的一个说法——想让讨论变成废串?想把别人的意见变相消声?嗯,很简单,刷版吧——虽然明显是扰乱,但基本不会被惩罚,而且收效还很不错,一本万利。这串绝不是第一例,但也无所谓;我只希望,我不是在为这串盖棺论定。
以上。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18日 (二) 06:18 (UTC)
- 不是不會被懲罰,而是管理員沒注意。如果有人違反維基百科: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和維基百科:文明,屢勸不聽,甚至是濫用傀儡,管理員會請他安靜。--Jasonzhuocn(留言) 2013年6月18日 (二) 20:05 (UTC)
- 或許過程有一些混亂的地方,但是現在討論到最後有結論嗎?如果沒有共識,就針對各個討論項目投票吧,不希望一直僵在這裡--122.146.71.32(留言) 2013年6月19日 (三) 01:15 (UTC)
- 我倒想反问一句,讨论停止才几天?破坏讨论的又是谁?如果没搞错的话,你就是当初开启投票的那个IP用户吧?不开玩笑地说,Gakmo君关闭讨论时已经说到了,投票不能代替讨论,既然不愿接受zhwiki共识的形成方式,而是终日只想投票,那只会成为乱源。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19日 (三) 12:34 (UTC)
- 或許我操之過急,請問你認為結論要怎麼樣產生呢?--122.146.70.56(留言) 2013年6月20日 (四) 04:51 (UTC)
- 很简单,“继续讨论”。共识的形成本来就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24日 (一) 03:40 (UTC)
- 或許我操之過急,請問你認為結論要怎麼樣產生呢?--122.146.70.56(留言) 2013年6月20日 (四) 04:51 (UTC)
- 我倒想反问一句,讨论停止才几天?破坏讨论的又是谁?如果没搞错的话,你就是当初开启投票的那个IP用户吧?不开玩笑地说,Gakmo君关闭讨论时已经说到了,投票不能代替讨论,既然不愿接受zhwiki共识的形成方式,而是终日只想投票,那只会成为乱源。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19日 (三) 12:34 (UTC)
- 或許過程有一些混亂的地方,但是現在討論到最後有結論嗎?如果沒有共識,就針對各個討論項目投票吧,不希望一直僵在這裡--122.146.71.32(留言) 2013年6月19日 (三) 01:15 (UTC)
- 我回应 Dr. Cravix 和Jsjsjs1111 :首先 ,所谓的IP ,和我无关, 你不要把他们和我扯在一起!第二,你说我:“连续三个“意见”模板,一大堆感叹号、粗体、大字,混乱的图片,超长的刷版” 。关于“一大堆感叹号、粗体、大字,混乱的图片,超长的刷版” 你应该说的是我以前发的那个批评蘇州宇文宙武 那个观点吧!我告诉你,蘇州宇文宙武 他说他的那个中国历史模板是用所谓的政权疆域来划分区块大小 ,但是我发现他画的完全 不符合历史事实,我用了一大把例子和图片来说明蘇州宇文宙武存在的问题,请问有错吗?而且在上面我也说的很明白:“由于我要用图片来说明蘇州宇文宙武的错误,再加上我不知道图片怎么排版可以更加的美观好看,所以就成了上面的样子!我的本意不是刷屏,是指出错误,假如给你们刷屏的感觉, 我表示抱歉!”(上面我已经说过的)(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懂汉子吗?);至于你说的“连续三个“意见”模板” ,这貌似是蘇州宇文宙武在捣乱吧!我说:“注意,鉴于蘇州宇文宙武那版中国历史模块争议很大,所以暂时拟回到蘇州宇文宙武那版之前的 “原版中国历史模板”( 2013年4月21日 (日) 07:05 Patvoiiage 版本)!!! 等讨论结束得出正式结果后 ,再修改中国历史模版!” 请问我说错了吗?没有最后答案之前,当然要先恢复到争议之前的版本!(而且我觉得我说的第一个“注意” 是对的,因为要告诉大家“先回到争议前版本”,至于我发第二第三个“注意”, 我觉得我确实是有问题);至于“空格”,我确实有这个问题,主要是在QQ上聊天留下的一些习惯而已,不是恶习吧。第三,我感叹号假如是失礼的话,那蘇州宇文宙武对我说的 :“你觉得有问题那是你的事,这个模板改动后有好多天了,就你一个人有异议,其他人都没有大的异议。” 是不是更加失礼呢?还有“再次警告你不要考验我的耐性,否则你将再次被封禁。”这是完完全全的威胁我的语言吧!希望你不要选择性失明!————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9日 (三) 10:59 (UTC)
- 还有既然Dr. Cravix 说, 我和蘇州宇文宙武争吵影响到了议题 的辩论, 那我就先把上面的争吵内容折叠起来吧。我也为,我在议题中间和蘇州宇文宙武发生争吵,影响他人辩论,表示道歉。————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19日 (三) 11:18 (UTC)
- 丝毫不知悔改。好,下面的回答也是对管理员的陈辞,请管理员注意。
- 苏州开始那句发言竟能算“无礼”——指出你自己一个人的异议不能代表“共识”有什么错?
- “连续三个‘意见’模板”变成是“蘇州宇文宙武在捣乱”——那三个模板是谁贴的?栽赃不要太明显。
- 你说苏州提到“封禁”是威胁(而非警告),OK,我就来证明,你根本就是在践踏方针指引。
- 顺带一提,“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懂汉子吗”,我真的笑了,也不值一驳。
- 以上。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19日 (三) 12:34 (UTC)
- 补充。仔细一看,你“反思”之后把别人指出你错误的地方隐藏起来,然后大字、叹号、粗体一点没改,这就是反思?以此逻辑,你之前恰恰也滥删IP用户的反对意见,是否也是“反思”的表现?……OK,我帮你回退。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24日 (一) 03:40 (UTC)
质问Cravix,楼上 是制定标准的人吗? 我改我自己说的话吧 ,你们又说 我改内容,,, 我不改 我自己说的话吧,又出来说我没有反思。。。 楼上的那个想怎么样呢? 其次 既然下面都已经“回归讨论”了, 但是你这人还在 “回归讨论” 那个标题下说无关本题的内容。。。。——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26日 (三) 09:58 (UTC)
- 暑假快到了,什么事情出现都不意外。我不打算涉入具体讨论,只带上两个感想+两个建议:
- 叹号和粗体的问题毫无改善,倒是把指出问题的发言给隐藏了,真行,和之前删IP用户留言几乎如出一辙。
- 不说这根本不是条目,这个模板的修改真不知和立场有什么关系,莫名其妙扯上政见,倒像是对“民主”的反讽。
- 导航模板放在左边还是右边可以另外讨论,但现在既然要演示效果,那不如在模板顶上标注“XX版”,然后并排放置于讨论区顶部(拜废文所赐,某讨论区几已无用),这样比较直观,而且不会混乱。
- 发言直击重点,不要像某个神〇,把四字即能说完(嗯,“疆域(可能)有误”,而且还不是讨论重点)的事情刷成长达近两页的废文。
- 以上。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24日 (一) 03:40 (UTC)
回归讨论[编辑]
作为一个新手,看见苏州宇文化及在上面的发言,让我对维基百科真有些许失望呢。我一直以为维基百科是个民主的场所,不想被一些支持中共的人左右条目写作的进展。那么,不如我们回归到模板本身的讨论中去,看看什么才是适合的解决办法?--冬菇蚝油捞面(留言) 2013年6月22日 (六) 15:12 (UTC)
- 支持回归讨论。但是请冬菇蚝油捞面同学不要因人废言。维基百科不是反共网站,也不是民主实验场;而正因为维基百科是一个开放民主的空间,所以无论持何种政见者都可以平等地发声,都可以如你所说的,“左右条目写作的进展”。也请下面的同学们不要揪住这点,让讨论再次偏离正轨。-尖尖的鹿角(留言) 2013年6月22日 (六) 17:10 (UTC)
- 可以就讨论区的三个样式模板探讨。主要分歧有:① 是否添加年代?② 是否按照疆域或实力大小排版?③ 是否加注“中華民國(臺灣)”,连接到台灣戰後時期还是中華民國歷史#政府遷台與實施戒嚴还是中華民國歷史?④ 唐朝排版,唐 链接显示一次还是在 武周 前后显示两次?--Shibo77 2013年6月23日 (日) 08:35 (UTC)
- (:)回應:我的个人看法是,(一)支持添加年代,因为年代是历史模板最基本信息之一。事实上为求完善,苏州用来当例证的朝鲜历史、越南历史模板也应该加注年代。(二)中立偏向支持按照疆域大小排版,但假如一定要为某种原因,使49年后两岸大小相等的话,则不如一律不按疆域大小排版。模板宽一些也不是问题。(三)反对加注“台湾”二字,支持链接到中華民國歷史#政府遷台與實施戒嚴。(四)支持“唐”显示一次,年代显示为618-907,就像最后一个模板显示得那样。-尖尖的鹿角(留言) 2013年6月23日 (日) 09:38 (UTC)
- 呵呵,就知道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本人的政见,有意思吗?虽然说看到这个人没注册多久就大放厥词,心里难免又想怒又想笑。不过呢,谁让这里是开放“民主”的空间,也只能由着他了。话说回来,关于该模板的问题,还是值得讨论的。是否加注年代,我还是倾向于否定,因为要知道年代,读者自己点进去就行了。关于各政权所占板块的大小,其实原版也不能做到每个政权一样大小,所以仍旧坚持按照疆域和实力大小(请注意:不仅仅是疆域)排版,可以很好地显示出各政权的承继关系和实力消长。此外,再次重申,坚决反对任何试图将两岸显示为相等大小的做法,这明显是不符合实际,当然也反对加注“台湾”,地区史和国家史还是有区别的。唐和武周的话,本人不再坚持分开,因为毕竟有史书把武周看作唐的一部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23日 (日) 10:27 (UTC)
- 可以就讨论区的三个样式模板探讨。主要分歧有:① 是否添加年代?② 是否按照疆域或实力大小排版?③ 是否加注“中華民國(臺灣)”,连接到台灣戰後時期还是中華民國歷史#政府遷台與實施戒嚴还是中華民國歷史?④ 唐朝排版,唐 链接显示一次还是在 武周 前后显示两次?--Shibo77 2013年6月23日 (日) 08:35 (UTC)
- (:)回應:我的个人看法是:
我的看法:
我支持原版,支持加上年代。我无法接受比如“南北朝时期”一些政权用区块大小表示疆域大小。(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出错,就像蘇州宇文宙武他创建的那个版本虽用“区块大小表示疆域大小”,但是他的版本里很多原来相对疆域大的反倒在他的版本里区块相对变小,出现很多错误。)。当然在西夏政权方面,我是支持把西夏政权直接和唐朝相连。————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26日 (三) 10:14 (UTC)
- 那么初步共识:④没有异议;①基本没有异议,苏州倾向省略年代,我个人无所谓,暂时添加年代;③异议较多,暂时隐藏“(臺灣)”;②苏州坚持按照疆域和实力大小排版。其实分歧不大。有兴趣可对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1、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2、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3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Shibo77 2013年6月26日 (三) 15:51 (UTC)
- 我覺得有異議的部分,(臺灣)與疆域和实力大小排版應該都繼續討論。加(臺灣)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不能因為有反對者就隱藏。那很多人反對疆域和实力大小排版,是不是也可以不要加呢--118.165.169.155(留言) 2013年6月26日 (三) 16:39 (UTC)
- 现在这个版本也没有做到所有政权同一大小(尤其是分裂时期),而且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还是在隐射各政权实力的消长。既然如此,干脆按照我的版本分大小更清晰明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27日 (四) 01:51 (UTC)
- 原版以及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2、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3没有要求做到“所有政权同一大小”,只求简洁排版,不是你所说的“隐射各政权实力的消长”。例如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3中三国部分发现“吴”板块稍微大,其实设定的width是相等的,因为上面东周年代出现两次“前”字所以扩大了宽度,这个很好解决,也就是将最小width一律设定为东周年代宽度。再比如南北朝部分看似南朝比北朝窄,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矮化或实力的影射,原因很简单:北魏之后北朝一分东西,同时有两个王朝,要同时在模板右半边展示,而左半边南朝部分要展示南北朝这个时代链接,所以南朝部分、北朝部分各占一半的宽度。周/东周50%对应春秋/战国50%、晋/东晋50%对应十六国50%、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50%对应的辽/金/西夏50%也是这个道理。根本就没有用模板的宽度来说明疆域或实力的大小。唯独就是时间顺序从上而下,以及疆域的大致位置是南左北右(除原版三国位置以及当今两岸)或传统历史观的某种“正统性”(即正统在左,例如原版周、曹魏、晋、南朝、五代、宋、共和国)。最后讨论一下西夏的颜色,与唐朝一样不妥当,我们是不是要再加一色?--Shibo77 2013年6月27日 (四) 04:02 (UTC)
- 所谓用南北或正统来区分,本来就是人为的原创。为什么西夏一定要跟辽、金而不是宋朝一起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27日 (四) 04:18 (UTC)
- 認同Shibo77的說法,其實模板沒有刻意展示疆域或实力的大小。至於西夏的顏色,建議搬到最左邊,並用綠色表示--60.248.0.208(留言) 2013年6月27日 (四) 05:17 (UTC)
- 西夏位于宋之西北。地域南北位置应该不属于原创研究。“正统”是我对原排版概念的猜测。三国部分魏吴已经掉头,基本是左南右北(共和国/民国除外)。修改了西夏位置和颜色。另外增加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4,解决了三国吴偏大以及西夏、金、西辽年代显示不佳的小问题,不过模板过宽,供参考。--Shibo77 2013年6月27日 (四) 07:49 (UTC)
- 我这里显示还是孙吴偏大。而且南朝大大小于北朝还是难以接受。还是那句话,这版不能很好反映出各政权的承继关系和实力消长,而且也太宽了。一定要严格按照南北朝理论的话,吴、蜀都是南朝,加起来应该和曹魏一样大,但这样还是反映除了他们的实力对比。总之,这版还是难以自圆其说,不如就依照我的做法区分大小。——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27日 (四) 08:31 (UTC)
- 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4、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2应该是等宽的,如果你看到的孙吴还是偏大,能否贴出截屏图?关于南朝好像比北朝窄,上面已经解释了,其实是一样的宽度,但是北朝一分东西,所以北魏对比南朝梁就显得北魏宽。原版根本就没有要求反映出各政权的实力。上面讨论得已经很全面了,下一步是否要展开投票?--Shibo77 2013年6月27日 (四) 22:43 (UTC)
- 我这里显示还是孙吴偏大。而且南朝大大小于北朝还是难以接受。还是那句话,这版不能很好反映出各政权的承继关系和实力消长,而且也太宽了。一定要严格按照南北朝理论的话,吴、蜀都是南朝,加起来应该和曹魏一样大,但这样还是反映除了他们的实力对比。总之,这版还是难以自圆其说,不如就依照我的做法区分大小。——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27日 (四) 08:31 (UTC)
- 西夏位于宋之西北。地域南北位置应该不属于原创研究。“正统”是我对原排版概念的猜测。三国部分魏吴已经掉头,基本是左南右北(共和国/民国除外)。修改了西夏位置和颜色。另外增加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4,解决了三国吴偏大以及西夏、金、西辽年代显示不佳的小问题,不过模板过宽,供参考。--Shibo77 2013年6月27日 (四) 07:49 (UTC)
- 認同Shibo77的說法,其實模板沒有刻意展示疆域或实力的大小。至於西夏的顏色,建議搬到最左邊,並用綠色表示--60.248.0.208(留言) 2013年6月27日 (四) 05:17 (UTC)
- 所谓用南北或正统来区分,本来就是人为的原创。为什么西夏一定要跟辽、金而不是宋朝一起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27日 (四) 04:18 (UTC)
- 原版以及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2、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3没有要求做到“所有政权同一大小”,只求简洁排版,不是你所说的“隐射各政权实力的消长”。例如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3中三国部分发现“吴”板块稍微大,其实设定的width是相等的,因为上面东周年代出现两次“前”字所以扩大了宽度,这个很好解决,也就是将最小width一律设定为东周年代宽度。再比如南北朝部分看似南朝比北朝窄,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矮化或实力的影射,原因很简单:北魏之后北朝一分东西,同时有两个王朝,要同时在模板右半边展示,而左半边南朝部分要展示南北朝这个时代链接,所以南朝部分、北朝部分各占一半的宽度。周/东周50%对应春秋/战国50%、晋/东晋50%对应十六国50%、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50%对应的辽/金/西夏50%也是这个道理。根本就没有用模板的宽度来说明疆域或实力的大小。唯独就是时间顺序从上而下,以及疆域的大致位置是南左北右(除原版三国位置以及当今两岸)或传统历史观的某种“正统性”(即正统在左,例如原版周、曹魏、晋、南朝、五代、宋、共和国)。最后讨论一下西夏的颜色,与唐朝一样不妥当,我们是不是要再加一色?--Shibo77 2013年6月27日 (四) 04:02 (UTC)
- 现在这个版本也没有做到所有政权同一大小(尤其是分裂时期),而且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还是在隐射各政权实力的消长。既然如此,干脆按照我的版本分大小更清晰明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6月27日 (四) 01:51 (UTC)
- 我在重申一遍吧,我支持原版,支持加上年代。我无法接受比如“南北朝时期”一些政权用区块大小表示疆域大小。(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出错,就像蘇州宇文宙武他创建的那个版本虽用“区块大小表示疆域大小”,但是他的版本里很多原来相对疆域大的反倒在他的版本里区块相对变小,出现很多错误。)(我认为:49年后中国的两个政权区块大小等同)。当然在西夏政权方面,我是支持把西夏政权直接和唐朝相连。我认为只要在原版的基础上,把西夏政权和唐相连就可以了。原版其他保持不变。————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27日 (四) 09:45 (UTC)
我觉得任何新的版本 应该在 原版的基础上进行“细微更改”,而不是“大面积的变更”, 我只希望在原版的基础上把西夏政权和唐相连即可。其他保持原版的排版和风格。————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27日 (四) 09:51 (UTC)
- 那么原版除外,请问你对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1、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2、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3、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4有何看法?这几个就是根据原版修改的。--Shibo77 2013年6月27日 (四) 22:43 (UTC)
- 我修改了下原版 在原版的基础上 把西夏政权和唐相连。其他保持原版风格和排版。————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28日 (五) 11:58 (UTC)
- 是时候达成共识了。上面所提出的四点问题,除了第三点(加注“台湾”)没有共识外,其余基本已有共识。至于疆域大小的问题,基本上是苏州在自说自话,没有多少人赞同。希望各位尽快确认这三点共识,即:添加年代;不需按照疆域和实力大小排版;唐朝只显示一次。这三点明确之后,选择哪个版本就容易了。--DeBit(留言) 2013年6月28日 (五) 15:23 (UTC)
請冷靜討論。嘗試將建議版本匯集在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請討論,繼續收窄分歧,謝謝。--Gakmo(留言) 2013年6月28日 (五) 18:21 (UTC)
- “疆域大小用区块大小来表示”完全就是 蘇州宇文宙武 的自言自语,那人说的有道理。查看从最上面到最下面,支持蘇州宇文宙武这种疆域大小划分的有几个呢?————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29日 (六) 03:51 (UTC)
- 当然了,我现在 在请教Gakmo 。制作一个两全其美的 版本。。。。争取 双方都能接受的版本。。。但是 假如 “两全其美的版本”为了达到双方要求,而很难看,我还是会回归我的立场,支持原版!————Maibu123(留言) 2013年6月29日 (六) 05:33 (UTC)
- 雖然感覺有點太晚了,不過還是回答一下吧。
- ① 建議添加,若會太寬則可省去。
- ② 疆域這種事很難說,但若有明顯區別可以修改,很難表示的或沒有共識的建議不用。
- ③ 中立。視情況而定。
- ④ 顯示一次即可。
- 另外建議西夏放到邊邊,宋和遼、金放在一起。-哆啦A夢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突破70萬! 2013年6月29日 (六) 06:54 (UTC)
- 前几天,我找Gakmo 帮忙做了符合双方要求的版本,即突出年代又突出疆域,但是该版本排版很难看(参见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中的“0版”)。所以我 还是 支持 原版,支持年代,反对“疆域大小用区块大小来表示”。————Maibu123(留言) 2013年7月1日 (一) 03:22 (UTC)
蘇州宇文宙武 你的话不能乱讲啊,我可是让 Gakmo 按“双方要求的版本,即突出年代又突出疆域”改了的,下面是我在Gakmo讨论界面下的留言。。。我在Gakmo讨论界面下的留言, 但是 虽然Gakmo已按我的“符合双方要求的版本,即突出年代又突出疆域”的方法修改了“0版”,但是修改后的“0版”不可以明显的突出版图的变化,反倒是把整个版本的格式弄乱了。所以“符合双方要求的版本,即突出年代又突出疆域”是不可以能的,所以我还是回归支持原版!————Maibu123(留言) 2013年7月4日 (四) 04:34 (UTC)
其次蘇州宇文宙武 你说的宋朝,呵呵,宋朝时期的西夏政权 你 是支持直接把西夏和唐相连的, 这方面 修改比较简单,我自己会改,所以我也按照你的意思改了,为什么到你嘴里变成“没改”呢?————Maibu123(留言) 2013年7月4日 (四) 04:45 (UTC)
方案[编辑]
既然現時已有多個方案(Template:中国历史/草稿),建議大家根據以下格式在下面說一說對各方案的意見。--Gakmo(留言) 2013年7月5日 (五) 04:22 (UTC)
*支持方案X:意見/可作微調的地方。--~~~~
- 支持方案“原版”:可在原版的基础上把西夏政权和唐相连即可,其他维持原状。——Maibu123(留言) 2013年7月5日 (五) 04:30 (UTC)
- 支持方案3:含年份、完整--Gakmo(留言) 2013年7月5日 (五) 06:40 (UTC)
- 支持方案“原版”:建議將西夏移到最右邊,上接唐朝,下接元朝--118.165.174.100(留言) 2013年7月6日 (六) 14:00 (UTC)
- 支持方案2、3:2最好,3/4宽度稍微调整一下会更好,原版/5也可以(西夏置右变绿,
vertical-align:middle
)。--Shibo77 2013年7月8日 (一) 23:18 (UTC) - 支持小苏的方案,不过建议多个分辨率进行测试。--刘嘉(留言) 2013年7月17日 (三) 01:12 (UTC)
结论[编辑]
我从本讨论最开始 看到最后, 发现 支持原版的 人 占了多数,所以 还是维持原版的吧,只在“西夏政权方面稍作改变。————Maibu123(留言) 2013年7月13日 (六) 01:15 (UTC)
- 不要随便代表民意。——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7月13日 (六) 01:29 (UTC)
- 誰用魁儡發言了,那個IP帳號就是我。當初看蘇州太過強硬,想要出面處理,但又不想被惹上麻煩,所以用ip發言。--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3年7月16日 (二) 13:07 (UTC)
謝謝各位參與討論,下表綜合了大家對4個主要議題的意見:
① 是否添加年代? |
|
② 是否按照疆域或实力大小排版? |
|
③ 是否加注“中華民國(臺灣)”,连接到台灣戰後時期还是中華民國歷史#政府遷台與實施戒嚴还是中華民國歷史? |
|
④ 唐朝排版,唐 链接显示一次还是在 武周 前后显示两次? |
|
根據上表綜合的意見,建議Template:中国历史採用Shibo77的3號設計(右側)。--Gakmo(留言) 2013年7月16日 (二) 02:32 (UTC)
西汉灭亡时间错误[编辑]
西汉灭亡是居摄三年,也就是公元8年,不是9年。参见。我乃野云鹤(留言) 2013年12月30日 (一) 19:54 (UTC)
"第二个"中华民国[编辑]
模板底端的中华民国为什么会分成两个?明明就是同一个政府迁到了台北而已嘛,何必分成两块?另外,"两个" 中华民国之间的那道线也应该去掉,把两块内容打通,只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右侧标注 "(台湾)" 就行了嘛。Hngt1996(留言) 2014年1月19日 (日) 09:43 (UTC)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编辑]
太刻薄我觉得还是应该以实际控制面积为标准,本身模板的作用就是清楚明白,又不是南北各占据半壁江山。之前已经说明过理由,不知阁下为何一再回退并没有附注说明。KOKUYO--小郑(留言) 2014年2月10日 (一) 10:41 (UTC)
中国历史模板的问题[编辑]
本人认为上面的中华民国应该是“中华民国 1912至1949”,下面的应该是“中華民國(台灣)1949至今”。因为前后者虽然有很大的继承关系也完全是一个政体,但是毕竟国土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应该分开“时间”。就像宋实际就是一个政权,只是中间发生了巨变,迁都,所以我们把它分为两宋。——联合国军(留言) 2014年3月26日 (三) 10:17 (UTC)
(+)支持,请各位管理员前来关注讨论。石慧兔(留言) 2014年3月30日 (日) 13:07 (UTC)
(-)反对。目前的“中華民國 1912至今”,“中華民國(台灣)”,依中文文法斷句(用-分開)"中華民國"-"1912至今","中華民國"-"台灣",反映了政体相同("中華民國"),有效管轄上发生变化(領土"1912至今"不變;有效管轄土地改變,"中國大陸"=>"台灣")。這是一個精準的描述。
若改成“中华民国 1912至1949”,“中華民國(台灣)1949至今”,中文斷句"中华民国"-"1912至1949","中華民國(台灣)"-"1949至今"反而產生"中华民国",“中華民國(台灣)”是否同一个政体的問題。
所舉两宋的例子,是已經消滅的朝代,後人稱呼两宋,與中華民國仍然存在不同。若要類比中華民國,應該考慮南宋時代的人如何稱呼两宋。 --歡顏展卷(留言) 2014年4月2日 (三) 00:45 (UTC)
北宋和南宋不是一个政权吗?元和北元不是一个政权吗?明和南明不是一个政权吗?特别是后两者与“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台湾)”完全一模一样嘛,都是原来那个政权统治中国,后来变成只统治一部分地区。所以我继续支持改。——联合国军(留言) 2014年4月2日 (三) 11:51 (UTC)
- 依中文文法,元和北元,明和南明,是冠形容詞"北","南"給名詞"元","明"。中華民國(台灣)是名詞加名詞。兩種不同的文法結構,能類比嘛?
元本来统一中国,后偏安北方,所以那后来的那个元称为北元;明本来统治中国,后偏安江南,所以那时的明被称为南明;中华民国原统治中国大部,现在只统治台湾,所以“中华民国(台湾)”,后者和前两者完全一个意思啊,没啥区别啊,怎么不可类比?您智商呢?既然可以类比,"中華民國(台灣)"-"1949至今",何错之有?——联合国军(留言) 2014年4月3日 (四) 09:55 (UTC)
(-)反对或 新方案:理據「中华人民共和国」那邊已經寫了「1949年至今」,模板不須過份贅詞。若以國土區分為由,連結當中,(台灣)使用了台灣戰後時期,始自「1945」而非「1949」,這段時期中華民國同時具有(據有)中國大陸和臺灣。是否需要因此製作複雜的表格(其他新方案的思考,尚未具體成形)?-- Goedemiddag 2014年4月6日 (日) 13:02 (UTC)
既然这样就继续改啊,“中华民国(台湾)1949年至今”可以指向 中华民国(台湾)1949年至今——联合国军(留言) 2014年4月7日 (一) 02:58 (UTC)
- (-)反对:複雜化了。按照閣下的章節連結,「復行視事」事實是從1950年3月開始,而非1949年10月。但是這樣的劃分,閣下同意嗎?無論如何,沒必要寫那麼複雜,徒增原創或準確性的爭議。-- Goedemiddag 2014年4月8日 (二) 07:43 (UTC)
这也复杂?阁下头脑那么简单吗?那你原来“中华民国(台湾)”,前者重定向到中华民国,后者重定向到战后台湾,就不复杂?更加的复杂。现在只是两者都重定向到政府迁台那节,够简单了。——联合国军(留言) 2014年4月8日 (二) 11:50 (UTC)
“中华民国(台湾)”重定向到政府迁台那节,第一简单了,第二符合“中华民国(台湾)”这个名称。至于现在“中华民国(台湾)”,中华民国定向到中华民国,台湾定向到战后台湾,反倒复杂,第二有问题,有必要重定向到战后台湾吗?没必要。——联合国军(留言) 2014年4月8日 (二) 11:54 (UTC)
攻击你的一些话,我收回。——联合国军(留言) 2014年4月8日 (二) 14:34 (UTC)
Untitled[编辑]
请求已处理
按照公历时间,西汉起止时间应该是 前202–9,而不是 前202–8,新朝起止时间应该是 9–23,而不是 8–23.
三国的曹魏,起止时间应该是220–266,而不是220–265,西晋的起止时间应该是266–316,而不是265–316.晋朝的起止时间应该是266-420,而不是265-420。—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Eaglewanli(對話|貢獻)於2014年5月30日 (五) 23:49 (UTC)加入。
編輯請求[编辑]
请求已处理
建議在中華民國旁加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Qazwsaedx(留言) 2014年7月24日 (四) 14:33 (UTC)
--Qazwsaedx(留言) 2014年7月24日 (四) 14:33 (UTC)
编辑请求[编辑]
请求已处理
- 请求编辑,@范:根据模板討論中对此前版本已经达成共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个持续时间极短的政权不能和其他持续几十年、数百年或是持续至今的政权相提并论,不必在历史模板中提及,请删除,谢谢。--Y814756748--留言 2014年7月28日 (一) 06:58 (UTC)
?--Qazwsaedx(留言) 2014年7月28日 (一) 07:15 (UTC)
- @范::之前的讨论对于较早前版本已经有了共识,正所谓之“定型”,要推翻以前的共识再加上这么一个前身,才应该讨论,而不是再次提出一个编辑请求之后就加上了。
- @Qazwsaedx::是前身也不应该使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等大小的色块,而是用和类似后金的灰色小字。况且如果加入了这个前身,那么辛亥革命期间的临时政府、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等短命的“前身”都要加上呢?
以上--Y814756748--留言 2014年7月28日 (一) 07:19 (UTC)
- 之前的讨论并未涉及到该问题。因此一次EP就加上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广雅 范★ 2014年7月28日 (一) 07:22 (UTC)
- (~)補充:
之前的链接给错了,请自行查阅原先的讨论,就是有多个人制作的版本那个。现在的这个版本是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等大小色块的形式写上的,而不是前身应该使用的灰色小字。关于应不应该加看我上面的说法。我反对添加这个短命的政权。--Y814756748--留言 2014年7月28日 (一) 07:27 (UTC) - 之前的版本是建立在共识基础上的,而目前并不应该添加这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其加上这个政权作为前身,还不如用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Y814756748--留言 2014年7月28日 (一) 07:31 (UTC)
- @范:请求恢复较早前版本,现在的版本首先是添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个短命的政权,而且上面的中华民国和下面的中华民国(台湾)合到了一起,变成“中华民国(台湾)1912至今”,这样会使读者产生误解。--Y814756748--留言 2014年7月28日 (一) 07:38 (UTC)
- (~)補充:您说一次加上并无不妥,但我认为就算没有先前的讨论,这样一个维基人提出请求,不经过讨论就直接加上的做法是不妥的,因为在上面的模板就有提及:确保修改有共识基础及没有争议,否则请先在受保护页面的讨论页进行讨论。请先恢复较早前版本,然后再进行是否应该加上苏维埃共和国的讨论。--Y814756748--留言 2014年7月28日 (一) 08:06 (UTC)
- 谢谢。我的观点都在上面,不再重复。--Y814756748--留言 2014年7月28日 (一) 11:26 (UTC)
- 附議Y814756748的意見--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4年7月28日 (一) 14:56 (UTC)
編輯請求[编辑]
请求已处理
- 希望將中國歷史的圖片由200px改成240px
- 好處;
- 圖片不會殘留一塊灰邊
- 遼、金、西夏年代排版恢復正常,不會變型
- 原始
[[文件:History of China.gif|200px|border|link=中国历史|alt=中國歷史|中國歷史]]<br />'''[[中国历史]]系列條目'''
- 修改
[[文件:History of China.gif|240px|border|link=中国历史|alt=中國歷史|中國歷史]]<br />'''[[中国历史]]系列條目'''
--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4年9月6日 (六) 00:48 (UTC)
编辑请求[编辑]
请求已处理
最后部分中华民国和中国历史年表之间添加“
| bgcolor="#EFEEEE"至{{hidden end}}|-
”
| bgcolor="#C1F8F7" colspan="4" style="height:25px; width:105px; vertical-align:middle;" |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br/>[[台灣戰後時期|'''(台灣)'''<br /><font style="color:#888"><small></small></font>]]
|-
|-
| bgcolor="#EFEEEE" align="center" colspan="10" | {{hidden begin|title=相关条目|ta1=center|ta2=center}}
* [[中国史学史]]
* [[中国历史年表]]
* [[中国朝代]]
* [[中国语言]]
* [[中国美术史|艺术史]]
* [[中国经济史|经济史]]
* [[中国教育史|教育史]]
* [[中國科技史|科技史]]
* [[中国法律史|法律史]]
* [[中国传媒史|传媒史]]
* [[中国军事史|军事史]]
* [[中国水军史|水军史]]
{{hidden end}}
|-
| bgcolor="#EFEEEE" align="center" colspan="10" | <center>[[File:China dragon.svg|30px|link=]] '''[[中国历史年表]]'''</center>{{Navbar|中国历史|mini=1}}
|}
--Fxqf(留言) 2015年1月17日 (六) 14:58 (UTC)
编辑请求[编辑]
请求已处理
修改两个“相关条目”里的红链,将中国法律史改为中国法制史,将中国传媒史改为中国新闻史。--Fxqf(留言) 2015年2月13日 (五) 08:39 (UTC) --Fxqf(留言) 2015年2月13日 (五) 08:39 (UTC)
完成--Lakokat 2015年2月14日 (六) 09:04 (UTC)
编辑请求[编辑]
请求已拒绝--Wcam(留言) 2015年5月26日 (二) 14:17 (UTC)
中華民國歷史以地理情況,應分為兩個階段。中華民國起止時間改為1912-1949,中華民國 (台灣)起止時間改為1949至今。現在的1912至今明顯不符合真實情況。 --Fxqf(留言) 2015年5月26日 (二) 12:37 (UTC)
編輯請求[编辑]
建議比照北元、南明,於清朝該格底部以灰小字添加滿州國(1934~1945)。郭燃(留言) 2015年5月27日 (三) 13:13 (UTC)、
编辑请求[编辑]
第一个中华民国内链接改为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Fxqf(留言) 2015年9月9日 (三) 05:28 (UTC)
编辑请求[编辑]
请求已处理
第一个中华民国内链接改为中华民国 (大陆时期)。 --Fxqf(留言) 2015年9月10日 (四) 13:28 (UTC)
中国历史[编辑]
请求已拒绝
中華民國 1912至今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至今 |
中華民國 (台灣) |
更改为:
中華民國 1912-1949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至今 |
中華民國(台灣) 1949至今 |
或者:
中華民國 1912-1949 | 中华民国 1912至今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至今 |
中華民國(台灣) 1949至今 |
--點亮台灣(留言) 2016年2月23日 (二) 13:39 (UTC)
在神话传说的一栏内、于三皇五帝之前再增加盤古/女媧/伏羲的編輯請求[编辑]
{{Editprotected}} :中国历史在神话传说的时代,除了原本条目上就有的三皇五帝以外,还有盘古女娲伏羲也是中国神话传说开始的超级重要的部份、少了他們無法成爲完整的中國神話,所以我请求把原本的“三皇五帝”的位置置换成“盤古/女媧/伏羲与三皇五帝”。因为我没有修改权限,所以请求可以修改的管理员帮助我修改。 *如果格式不对或者无法和之前的条目香统一的话,不使用「“盤古/女媧/伏羲与三皇五帝”」的格式也可以,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把盘古、女娲、伏羲这三大神话开始时期的人物加入。 --163.13.144.56(留言) 2016年4月26日 (二) 11:41 (UTC)
編輯請求[编辑]
{{Editprotected}} 請求將最後一個中華民國的連結下面加註的「(台灣)」刪除。中華民國是否等同於台灣,各方意見不一,此議題有很大的討論空間,維基百科不宜對此下定論。目前這種加註的呈現方式有違方針WP:中立的觀點和WP:避免地域中心。--Matt Smith(留言) 2016年8月15日 (一) 15:30 (UTC)
建議將中華民國下面加註的「(台灣)」刪除[编辑]
建議將最後一個中華民國的連結下面加註的「(台灣)」刪除。中華民國是否等同於台灣,各方意見不一,此議題有很大的討論空間,維基百科不宜對此下定論。目前這種加註的呈現方式有違方針WP:中立的觀點和WP:避免地域中心。--Matt Smith(留言) 2016年8月15日 (一) 23:54 (UTC)
- 已超過一個月,請有異議的用戶盡快提出。數日後,若仍無用戶提出異議,敝人將提議修改成「這樣子」。--Matt Smith(留言) 2016年9月22日 (四) 09:34 (UTC)
- 删除后会出现两个中华民国,这样合适吗?--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1:31 (UTC)
- 敝人已將前一次的留言中的連結加上括號並且加粗,請點擊連結查看。--Matt Smith(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2:30 (UTC)
- 删除后会出现两个中华民国,这样合适吗?--Tai8(留言) 2016年9月23日 (五) 11:31 (UTC)
請求修改中華民國的呈現方式[编辑]
请求已处理
自從上一次提議之後,已過了一個月有餘,沒有用戶提出異議。敝人請求將模板修改成「這樣子」(敝人只修改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相關的語法,主要是後者,其它的部份則沒有更動)。--Matt Smith(留言) 2016年9月29日 (四) 10:29 (UTC)
@Jimmy Xu:至今仍沒有用戶提出異議,請問現在可以修改了嗎?--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7日 (五) 08:02 (UTC)
@和平奮鬥救地球:因為沒有用戶提出異議,所以應該是可已修改的。請問閣下可以協助修改嗎?--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04:39 (UTC)
- 這裡很少人會注意,建議至WP:VP取得共識,以免到時引發爭議。-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05:12 (UTC)
- 了解。謝謝。--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05:20 (UTC)
- 不客氣。-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05:28 (UTC)
- 了解。謝謝。--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05:20 (UTC)
(*)提醒:已在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提出,敬請用戶們前往參與討論。--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05:43 (UTC)
@和平奮鬥救地球:根據在互助客棧得出的共識,大家贊成「這個版本」。請閣下協助修改。--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29日 (六) 01:31 (UTC)
完成-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 2016年10月29日 (六) 07:48 (UTC)
- 多謝閣下。--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29日 (六) 08:45 (UTC)
建議修改「Template:中國歷史」對於中華民國的呈現方式[编辑]
目前,模板{{中国历史}}在第二個中華民國底下加註「(台灣)」。然而,關於中華民國是什麼,各方對此意見不一,維基百科不應對此下定論。這種加註的呈現方式有違方針WP:中立的觀點和WP:避免地域中心。敝人提議將第二個中華民國底下加註的「(台灣)」刪除,並稍為修改前後的格式,使之成為「這樣子」。
請問有沒有用戶對這項提議有異議?若沒有,敝人將請求管理員進行修改。
註:請以上述兩項方針(WP:中立的觀點、WP:避免地域中心)或相關的方針作為討論基礎。--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05:40 (UTC)
- (+)贊成 在涉及政治的条目中,不能把“台湾”作为中华民国的代名词。——星耀晨曦(留言|欢迎参与升级授权协议的讨论) 2016年10月17日 (一) 07:34 (UTC)
- (!)意見,南明、蜀漢似乎也自稱明朝或漢朝,這樣寫似乎也不中立? --葉又嘉(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08:58 (UTC)
- 敝人對那兩者不了解,因此無法置評。此段落意在討論中華民國的呈現方式,關於南明、蜀漢的呈現方式,建議另闢新段落進行討論。--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09:21 (UTC)
- 北元、南明也是與大元、大明同一格。中華民國的稱號不像北元、南明那樣有「北中華民國」、「南中華民國」等等稱號,而是只有「中華民國」而已。--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09:40 (UTC)
- 如前述,加註「(台灣)」的寫法有違方針WP:中立的觀點和WP:避免地域中心。--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09:50 (UTC)
- 同意把「(台灣)」刪除,但是不同意連「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也刪除,因為目前中華民國的態勢與南宋的「偏安」很像,所以我認為既然有北宋,就該有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6年10月17日 (一) 09:58 (UTC)
- 關於這一點,敝人也能認同。不過目前雖然有「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的條目,卻沒有「中華民國 (台灣時期)」的條目。如果「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自成一格,那麼1949年以後的中華民國該怎麼呈現?--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10:17 (UTC)
- 沒有中華民國 (台灣時期)條目,卻存在中華民國 (臺灣時期)的條目,并重定向至中華民國。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华民国存在於台灣,并没有消亡,所以加 (台灣時期)并不合适。也正是由于中华民国存在於台灣,所以写成中華民國 (台灣)或者中華民國 (台灣)是可以的。不同意删除「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Tai8(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14:26 (UTC)
- 如前述,加註「(台灣)」的寫法違反方針。加註「(台灣時期)」並不意味它已經消亡,只是意味它處在台灣的時期,因此敝人認為是沒問題的。--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15:00 (UTC)
- 沒有中華民國 (台灣時期)條目,卻存在中華民國 (臺灣時期)的條目,并重定向至中華民國。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华民国存在於台灣,并没有消亡,所以加 (台灣時期)并不合适。也正是由于中华民国存在於台灣,所以写成中華民國 (台灣)或者中華民國 (台灣)是可以的。不同意删除「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Tai8(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14:26 (UTC)
- 關於這一點,敝人也能認同。不過目前雖然有「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的條目,卻沒有「中華民國 (台灣時期)」的條目。如果「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自成一格,那麼1949年以後的中華民國該怎麼呈現?--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10:17 (UTC)
- (+)贊成。對於葉又嘉的意見,我認為兩者性質不同。蜀漢與東漢是不同的統治者(南明也相同),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並沒有改變統治者或憲法,可以看成同一個政府,只是有效統治的地區縮小,因此蜀漢南明處理方式沒有必要與中華民國一樣。北元是不是應該算中國歷史本來就有問題,因為蒙古人對中國的統治是入侵性質,離開中國回到蒙古本土的北元,可以不算中國歷史一部分,沒有必要把蒙古歷史變成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處理方式也沒有必要與中華民國一樣。中華民國的情形在中國歷史上應該是「史無前例」:同一個中央政府的有效統治地區縮小,而出現的另一個中央政府沒有完全取代它。--歡顏展卷(留言) 2016年10月17日 (一) 22:32 (UTC)
(~)補充:看來大家對於移除「(台灣)」都沒有方針上的異議。有些用戶認為「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應該要存在,因此敝人將提議的模板更新成了「這樣子」,請各位看看有沒有問題。--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8日 (二) 00:36 (UTC)
(!)意見:
自稱的蜀漢與兩漢其實關係甚微;北元是回到祖居地、發源地;南明最後是流亡政權,三者實有不同。東西晉、南北宋在王室與疆域多少有些聯繫。無論如何,以封建獨裁模式比擬主權在民之臺灣均屬不當。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三位臺灣人民選總統與出生/身中國的那些執政者毫無淵源或毫無臺灣以外的淵源。
1912推翻清朝而成立時的中華民國與臺灣完全無關;1950年後的「中華民國」「流亡政府」(蔣中正多次表明已亡國)則主要只佔有臺灣(1945日本投降後代表同盟國軍事佔領北越與臺灣),且《舊金山和約》等多邊國際法來源從未承認臺灣之領土主權曾移轉給中華民國或任何國家。所以將1949-50前與後的兩個「中華民國」混同是誤導而不當的。
1991-2起在臺灣的國會全面直選、1996年起的總統直接民選、2004年起的全國性公民投票,定義了依人民、領土、政府、主權等四要件所構成之國家的國土與國民範圍,並彰顯政府與主權之對內最高、對外獨立代表,這是臺灣做為國家的堅實基礎。
中華民國憲法本文從未提及臺灣,所謂的「固有疆域」依《五五憲草》來看可知毫無意義;今日之臺灣事實上也希望擺脫與中華民國的瓜葛。一方面,該減少臺灣與中國的糾扯不清;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否認這個以「中華民國」為名的國家事實上是吃臺灣米、喝臺灣水、靠臺灣納稅人養的。臺灣才是主體,中華民國先是寄生,而後日益被轉化取代。遷佔者政權(en:Settler colonialism)與偏安政權不同,臺灣不是供外來黨難民或移民偏安的。
我猜Matt Smith的用意是認為臺灣尚未法理獨立建國,也不希望臺灣與中華民國有無謂牽扯,但標示時忽略臺灣等於是回到外來者中國國民黨的老路。
考量實際現有條目,也適合的名詞或許是「中華民國在臺灣」,「在臺灣」只是地理概念,但這提法只是已越來越被接受的「四階段論」中的第三階段。故建議一併考慮:
1. 現行版:中華民國(臺灣)
2. 樓主提議新版:中華民國 -- 臺灣時期 1949至今
3. 中華民國在臺灣,至於實際聯結是中華民國在臺灣或臺灣戰後時期等可討論
- 另如:1949前用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1949後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臺灣]]等
4. 其他能與1949年前做區隔且適當含括「中華民國」與「臺灣」的名詞或敘述
--WildCursive(留言) 2016年10月18日 (二) 07:18 (UTC)
- 閣下剛才或許沒看到敝人已將提議的模板更新了。現在敝人已用草綠色背景突顯了最新版的提議,請參看。您的第二項建議就是最新版的提議所採用的方式。--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8日 (二) 07:28 (UTC)
- 我知道,我就是把剛看到的整理一下。--WildCursive(留言) 2016年10月18日 (二) 07:43 (UTC)
- 1. 「中華民國(臺灣)」有違方針,先前已說明過。而且那是陳水扁政府提出的,屬於華獨派的觀點。
- 3. 「臺灣戰後時期」、「中華民國在臺灣」所描述的主體都不是中華民國這個政體。前者是臺灣在二戰後的發展情況;後者是李登輝提出的論述,有宣傳的疑慮。模板中的政體應該連結至政體本身,不應連結至非政體本身的條目。
- 綜觀以上,敝人覺得還是「中華民國 台灣時期 1949至今」比較中立,沒有偏向任一方,也沒有為任一方宣傳。--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8日 (二) 08:21 (UTC)
- 基本上, 調整用詞之方向應符合:
- 1. 臺灣主權從未經國際法認可之領土處分方式移轉給任何國家,包括中華民國/中國,故文字應避免有那種意涵之選擇
- 2. 1949年前、後需有可資辨認之區隔
- 3. 適當含括「中華民國」與「臺灣」
- 具體選擇可經討論決定。
- --WildCursive(留言) 2016年10月18日 (二) 08:42 (UTC)
- 這樣看來,「中華民國 台灣時期 1949至今」這個寫法不是最符合嗎?因為這個寫法 1. 沒有定義台灣的歸屬,留給讀者自己去判斷; 2. 1949年前有「大陸時期」,1949年後有「台灣時期」,有所區隔,又剛好相互呼應; 3. 有含括「中華民國」與「台灣」。--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8日 (二) 09:38 (UTC)
- 我沒排除或否定「中華民國 臺灣時期 1949至今」此議(應用正體字「臺」),只是提供資訊觀點、方向原則、與可能建議選項,供大家思考討論,或許能腦力激盪出其他議案。來客棧的議案通常不會是一兩天內就做決定。--WildCursive(留言) 2016年10月18日 (二) 09:59 (UTC)
- 敝人個人對於「臺」或「台」都可接受。此次之所以用「台」,是因為目前的模板是用這個字。--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8日 (二) 10:26 (UTC)
- 我沒排除或否定「中華民國 臺灣時期 1949至今」此議(應用正體字「臺」),只是提供資訊觀點、方向原則、與可能建議選項,供大家思考討論,或許能腦力激盪出其他議案。來客棧的議案通常不會是一兩天內就做決定。--WildCursive(留言) 2016年10月18日 (二) 09:59 (UTC)
- 這樣看來,「中華民國 台灣時期 1949至今」這個寫法不是最符合嗎?因為這個寫法 1. 沒有定義台灣的歸屬,留給讀者自己去判斷; 2. 1949年前有「大陸時期」,1949年後有「台灣時期」,有所區隔,又剛好相互呼應; 3. 有含括「中華民國」與「台灣」。--Matt Smith(留言) 2016年10月18日 (二) 09:38 (UTC)
- 基本上, 調整用詞之方向應符合:
- 我知道,我就是把剛看到的整理一下。--WildCursive(留言) 2016年10月18日 (二) 07:43 (UTC)
编辑请求[编辑]
请求已处理
請求將夏商西周的年份依照“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年份來標註,因為對應朝代的各自頁面都是如此處理的,英文維基百科也是這樣,目前也是較為廣泛使用的年份版本。應將夏朝標註為“約前2070-約前1600”,商朝標註為“約前1600-約前1046”,周朝標註為“約前1046-前256”,西周標註為“約前1046-前771”。除了周和西周的終年外,其餘均加“約”。 --Cirolchou(留言) 2016年12月15日 (三) 03:17 (UTC)
编辑请求[编辑]
編輯請求 2020-04-01[编辑]
请求已拒绝
新朝是中央王朝,應改闊度跟其他如秦朝和西晉等相同。--203.160.71.100(留言) 2020年4月1日 (三) 10:35 (UTC)
現在的排版很醜[编辑]
如題,真的有夠亂有夠醜。每年都有人搞自創版,沒人反對的話就這樣吧。--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20年4月12日 (日) 06:53 (UTC)
- 无法接受《某人修改版》。别的不说,武则天都把自己的尊号改成了则天大圣皇后,怎么还把唐(618-905)拆成三段…… ——羊羊32521(留言) 2020年5月5日 (二) 17:06 (UTC)
- 干脆在哪里开个存档,专门收录各种版本的Template:中国历史 ——羊羊32521(留言) 2020年5月5日 (二) 17:08 (UTC)
关于西楚的展示位置[编辑]
如题,西楚(前206-前202),但自前206年起,史家以汉纪年(参见刘邦#纪年、西楚),是否应将西楚改在“西汉”单元格内?
秦 前221–前207 | |||||||||
汉 前202 | 220 |
西楚 前206–前202 西汉 前202–9 | ||||||||
新 9–23 | |||||||||
更始帝 23–25 东汉 25–220 |
(另外,这样改完,秦的单元格要加上height:25px 的 style)——羊羊32521(留言) 2020年5月5日 (二) 17:33 (UTC)
當前版本配色和設計太醜,參考韓文維基韓國史[编辑]
醜到我吃不下飯。芄蘭(留言) 2020年5月16日 (六) 08:58 (UTC)
- 這是經過很多人討論後的版本。而且老實說,韓文版的顏色很突出...真的不好看。參見Template:朝鲜历史,這個版本比較柔和好看--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20年5月31日 (日) 09:50 (UTC)
五代十國的五代是不是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列出來?[编辑]
五代是中國的正統朝代 雖然時間短,還是覺得將這五個朝代列出來
不太應該和十國一起被概括成五代十國
起碼南北朝的朝代都有列出 五代十國的五代是不是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列出來?
--A1472583698025(留言) 2020年9月25日 (五) 11:25 (UTC)
關於北元的時間,不要把蒙古(韃靼)也算進去了[编辑]
關於北元的時間 1368–1388,一直被改成北元 1368–1635(蒙古(韃靼)也算進去了)。北元、蒙古(韃靼)是不一樣的政權,就跟南明和明鄭是不一樣的政權意思一樣。 我不希望一個使用者(User:Matt Smith )的個人想法讓百科的正確性被破壞。 但這個人(User:Matt Smith )還是多次回退,希望管理員能出來管一下--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21年2月19日 (五) 10:20 (UTC)
- 閣下誤會了。敝人對於元朝、蒙古歷史並不了解,也不知道究竟哪個年代才是正確的。敝人只是看到IP人士的可疑編輯(修改年代數字時沒有說明原因),認為他們可能是破壞者,因此敝人才回退。既然閣下說IP人士的編輯是正確的,那麼敝人就不再回退了。--Matt Smith(留言) 2021年2月19日 (五) 11:31 (UTC)
- 誤會個屁,沒有查證就胡亂砍文,你是歧視IP用戶嗎?還是百科的人都是憑自己喜好任意砍文,這樣百科的內容真的可以是中立具可信的嗎?還是被你們這些有閒時間又不查證又思想偏頗的人把持著!!──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001:b400:e2d1:ac09:f1af:d10e:40cb:c78(討論|貢獻)於2021年4月8日 (四) 23:39加入。
- 請注意,在維基百科發言時必須遵守WP:文明和WP:禮儀。WP:ES已經說過:「
請在編輯摘要內寫下理由,修改理由不明確時有可能會被恢復至原先的版本。
」沒有說明理由的IP編輯本來就容易被視為破壞,尤其是這種一直改數字的。--Matt Smith(留言) 2021年4月9日 (五) 03:13 (UTC)
- 請注意,在維基百科發言時必須遵守WP:文明和WP:禮儀。WP:ES已經說過:「